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女性,55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泼尼松治疗1年后,血小板加1×109/L,但仍在维持服用泼尼松30mg/d 该疾病发病的最主要机制是()
A、凝血功能异常
B、血小板功能异常
C、自身免疫引起
D、脾脏
- C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DIC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不应该出现的是(
- 凝血时间作为肝素使用的血液学监测指标应(
- 不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是()
- 男,19岁,2周前出现低热、咽痛,后出现
- 女学生,18岁。1年来月经量增多,2周来
-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致死的主要原因
- 止血的机制是()
- 急性ITP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男性,34岁,自幼伤口易出血不止,逐渐双
- 诱发DIC最常见的病因为()
- 不在血清中存在的凝血因子是()
- 关于出血性疾病的发病,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
- 女性,10岁,阵发性腹痛,黑便2天,双下
- 男性,17岁,发热、咽痛1周,3日来出现
- 女性,24岁。月经量增多2年,牙龈出血,
- 女性,20岁。反复下肢出现紫癜伴月经量增
- DIC时,凝血功能异常的一般规律是()
- 目前已知直接参与人体凝血过程的凝血因子有
- 男性,17岁,发热、咽痛1周,3日来出现
-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