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解释选择性因素的三种观点
-
对于受众的选择性因素,传播学者们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解释:认识连贯论的解释、实用主义或使用满足论的解释,以及可获得性论的解释。
(1)认识连贯论的解释。该观点认为,受众的选择性因素,是帮助受众成员避开与自己固有观念不和谐的信息的骚扰,从而保持心理平衡和认识一贯性的机制。根据这种观点,人们有意识地选择那些与自己的立场、观点、信仰一致的内容,而对那些与自己的立场、观点、信仰不一致的内容则不予关注、回避或不接触。认识连贯论的解释,并不能代表受众选择性因素不容变通的规律,试图单用这一理论来解释所有受众选择性因素的现象,是不符合现实的。在有些情况下,受众的选择性因素需要用其他理论来解释。
(2)实用论的解释。这种观点认为,受众成员往往接触、理解并记住那些能满足自己需要或兴趣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与他们原有的观点相一致,也可能有悖于固有的观点。根据实用论的解释,维护人的心理平衡也是信息的用途之一,追求心理平衡也是受众的一种心理上的需要。虽然实用论的解释在传播研究中颇为流行,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很难给实用论所说的需要下较为确切的操作定义。
(3)可获得性论的解释。这种观点认为,影响受众有选择性的传播行为的,是信息的可获得性。受众成员常常选择那些最易获得、最易吸收的传播内容,并且往往由于某些信息易于获得,自己也没有什么特殊理由拒不接受而记住了这些内容。这种理论是有其缺陷的,因为在受众可接触到多种媒介、多种媒介产品的情况下,受众成员选择性余地较大,可获得性因素对其信息接收行为的影响就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注意某些媒介信息就往往不是仅仅由于它们的可获得性,而是出于自己的选择。所以,虽然在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容易获得的信息较易引起受众的注意,但不宜过于夸大可获得性因素的影响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受众在信息自选时,所谓“选择性接触”是指
- 试述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两大学派的根本分歧
- 社会责任理论认为,政府不应是(),当大众
- “过程研究”属于传播学()
- 简评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 简述在激烈的大众传媒的竞争中,报刊采取的
- 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的主要贡
- 流言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
- 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分
- 下列说法与议程设置功能的研究结论不符的是
-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包括()
- 自由主义传播理论的思想来源为1644年(
- 抽样调查的特点是什么?
- IPP指数即“既有政治倾向指数”。
- 简述选择性因素的含义及其组成的3方面。
- 关于受众的某种理论认为,同一社会群体的成
- 意义不是词语所固有的,而是()赋予的。只
-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是()的组织管理理
- 费斯汀格创制态度理论时,使用的是哪种理论
- 简述诺依曼的“强有力”大众传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