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核对清单阅读法在阅读过程中的八大问题是什么?
  • 核对清单法要求读者带着自己的问题来阅读心理学论文,将自己的思考与作者的论述进行核对,以发现自己与作者之间的不同,并能够尽力解释这些不同。
    通常,清单上共有八个主要问题,它们是分别针对实验报告的不同部分提出的,它们为:
    读完引言后,回答:
    1.该论文的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2.实验中将要验证的假设是什么?
    3.如果由我来验证这个假设,我是否会像作者这样设计实验?写下你的方法的主要思想。
    读完方法后,核对:
    对问题3的回答,你与作者的异同。
    核对后,回答:
    4(a).我提出的方法优于作者的吗?
    4(b).作者的方法确实能验证假设吗?
    4(c).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各是什么?
    比较我与作者在回答上述问题时的差异后,回答下一个问题:
    5.使用作者所描述的被试、仪器或材料及程序,能得到怎样的预期结果?
    读完结果后,核对:
    我的预测与作者的结果之间的异同。
    如果不同,请从问题6开始回答。
    如果相同,请回答问题7(a)和7(b)。
    核对后,回答:
    6.实验结果如我所料吗?
    如果和我的预期不同,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或者我的预测错了,或者作者的研究结果不可信。可能其方法不当,不能充分验证假设或介入了无关变量。若果真如此,可以改进方法来重做研究。
    7(a).我会怎样解释此实验结果?
    7(b).从我对结果的解释中,能得出的意义和启发是什么?
    读完讨论后,核对:
    在解释结果方面,我与作者的异同。
    核对后,回答:
    8(a).我的解释与作者的解释,哪一个能更好地说明数据?
    思考这个问题时,不要迷信作者的解释。他们也可能会出错,因为讨论时作者的自由度很大,他们的结论可能夸大而不被数据支持。
    8(b).我的与作者的解释中,哪一个更有意义、更能启发其他研究者?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