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述购买力平价理论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 购买力平价说有种种优点,它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从而引起众多争议。
    从技术上讲,主要的问题包括:1)物价指数的选择不同,可以导致不同的购买力平价。比如国内生产总值消胀指数,是覆盖面最广的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则是偏重覆盖内外贸商品价格的指数;而消费物价指数,是仅仅覆盖消费品价格的一种物价指数。采用何种指数最为恰当,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不同国家的不同经济家,对此存有争议。
    2)商品分类上的主观性可以扭曲购买力平价。运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汇率,要求不同国家在商品的分类上做到一致和可操作性,否则,就会缺乏可比性。商品分类包括进口、出口、贸易、非贸易等等。不同国家由于价格体系、经济体制、统计口径上的差异,由于人们知识、信息和主观解释上的差异、使商品分类的一致性很难做到。
    3)在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时,基期年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相对购买力平价说实际上隐含地假定了基年的汇率是均衡的汇率。因此,准确选择一个汇率处于均衡或基本均衡的基年,是保证以后一系列计算结果正确的必要前提。但是或因主观判断、或因观察能力和技术、或因数据不足、或因各取所需之需,使基年的正确选择变得十分难。
    从理论上分析,购买力平价说的主要问题和缺陷有:1)它假定货币数量是影响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的唯一因素。事实上,物价水平并非仅受货币数量的影响,生产禀赋条件、投资、储蓄、资本流动等等,都会影响物价水平。
    2)一价定律不可能在所有商品的价格中存在。购买力平价假定存在一价定律,不论国际贸易商品还是非国际贸易商品,按购买力平价折算,其在世界各地的价格都是一致的。国际贸易商品的价格在世界市场上形成,故各国的国际贸易商品价格中存在一价定律。而非国际贸易商品,则通过与非国际贸易商品的种种
    联系,也存在一价定律。换言之,“各国的一般物价水平,通过国际贸易商品价格而联系在一起,是购买力平价说的基础”。然而事实上是,各国非国际贸易的商品价格,虽通过国际贸易商品的价格而相互有一定的联系,但其价格形成的基础乃在各国国内市场,而不是在国际市场。对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来讲,国际贸易商品在它们各自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小于非国际贸易商品所占的比重,因此,包含国际贸易商品和非国际贸易商品价格在内的一般物价水平,便不可能保持一致。
    一价定律不存在的理由很容易被证明。由于国家主权的存在、由于经济开放程度差异的存在、由于各国生产条件差异的存在,使非国际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一般不能保持一致。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