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结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试述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 (1)认识生理:“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三对“清阳”、“浊阴”含义各异,但均指生理活动。
    (2)解释精气的生化过程:药食气味分阴阳,滋养形体,充实精气,而气化作用又促使药食转化为精气。如饮食不节气味太过,也可损伤阴精阳气。
    (3)说明病因致病特点和规律:六气致病特点:“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不同病邪所伤不同:“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4)分析病机:阴阳升降失常:“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阴阳偏胜“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阳转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
    (5)指导辨证:阳证:“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阴证:“阴盛则寒,汗出,身常清”等。阴证、阳证是病机的反映,同一症状,可见于不同病机,如“腹满”,既可由阳盛伤阴,邪实中焦所致,也可由阴盛阳衰,中焦不运所引起。
    (6)归纳药性功用:气味分阴阳:“阳为气,阴为味”。“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少火、壮火:药食气味纯阳者为壮火,温和者为少火。后世将少火引申为人体的正常阳气,生理之火;壮火引申为过亢的阳气,病理之火。
    (7)指导诊法:以阴阳为辨证总纲,如“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8)指导针刺治疗:如“善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等。
    (9)指导养生:“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
    (10)以五行沟通天人关系:人体脏腑与自然界的五方、五时、五气、五体、五志、五色、五音、五声、五味的关系,通过五行归类和生克制化,建立了以五脏为主体、外应五时五气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大体勾画出《内经》理论体系中“四时五藏阴阳”的系统结构,反映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整体观念。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