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材料1: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摘自《人类知识原理》和《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哲学》) 材料2: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是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关,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摘自《16—18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材料3: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摘自《16—18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有何错误?
 
- 材料3是唯物主义一元论,它力图克服笛卡尔的二元论,但具有“物活论”倾向,而且只承认自然的物质性,并没有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关键是()。
 - 试述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和
 -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下面是关于经济危机的一组材料。 材料
 -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
 - 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古语说明()
 - “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体现的是一种(
 -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 从注重物质到注重休闲、学习体现了科学技术
 - “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类似的特性
 -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活过程中结成的(
 - 商业资本的作用有()
 - 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
 - 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 生产力中的劳动者是指()。
 - 下列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在经济上的主要特征
 - 20世纪后半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
 - 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因为()
 - 无论俄国革命还是中国革命,其社会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