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
- (1)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3次:
①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青模式。"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我国的一些教青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
②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50年代,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
③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80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针对的问题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根据它的精神,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只要能影响儿童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都被看作是课程。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设计与实施了各种试验性课程。2001年,国家教青部颁布了《幼儿园教青指导纲要(试行)》,在国家层面上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规定了幼儿园教青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要求地方政府制定指导意见,而由幼儿园为主确定自己的课程。
(2)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①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
②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
③0-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
④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
⑤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儿歌的音乐美主要是体现在()和()两个方
- 试举例说明幼儿园单元(主题)活动设计的步
- 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方式可以分为()
-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 你怎么看待,学校让学生打扫卫生间?
- 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为教
- 一幼儿画画时,本来在画树,看到别人画兔子
- 考察心血管系统发育状况的基本生理功能指标
-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
- ()是我国学前教育所特有的一条原则。
- 课程设计目标模式的显著缺陷是“工具化”倾
- 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为追求的目的。
- 如果你去某地支教,你要准备什么?
- 在口头言语基础上形成的言语是( )。
- ()的《伤寒杂病论》确立辨证论治的原则,
- 家园联系中最快捷、最灵活的方式是()
- 被动使用记忆策略的阶段大致出现在()左右
- ()儿童不但能准确地表现2/4和4/4的
- 社区学前教育是一种正规化的学前教育。
- (),主要介绍以太子、王子为对象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