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20世纪50年代“颂歌”给诗坛带来的新诗风和存在的缺失。
- 颂歌主潮无疑给诗坛带来了明朗的色调和昂扬的诗风,但与此同时,诗歌创作中若干不应忽视的缺失亦逐渐暴露了出来。其主要表现为:题材不够多样,形式比较单一;简单配合政治运动、中心T作的“传声筒”倾向已在部分诗作中初露端倪;以赞颂新时代、新生活为己任的诗人们,大抵致力于外部现实图景的描绘而回避“自我”形象的抒写;对人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作深入揭示的诗篇更是凤毛麟角。凡此种种,均导致20世纪50年代前中期的诗坛未能摆脱“大一统”的创作格局,而作品艺术风格的趋同,诗人艺术个性的萎缩,都是不利于诗歌的健康发展的。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苏曼殊小说的价值的表现何在?
-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逃往日本,继续发扬在“
- 什么叫文明戏?
- 新文体运动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在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倡导变革的同时,诗坛
- 梁启超实践其政治小说理论的创作是()
- 什么是广播剧?
- 1933年,年仅23岁就读于清华大学的曹
- 西方文化对我国思想界影响最大的是()。
- 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论及小说
- 新文学运行是从1917年初至1919年五
- “文革”结束后文艺界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 什么叫“南社”?
- 龚自珍的诗歌有什么最突出的特征、特点?(
- 苏曼殊的()是一部自叙传体的抒情小说。
- 近代大型组诗较多采取绝句的形式,尤以()
- 长诗《火把》的作者是()
- 南社诗人的诗作,从形式上看,主要是旧体诗
- 下列以乡土小说创作见长的作家是()
- 鲁迅先生在()一书中称《三侠五义》“绘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