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什么叫破体?
  • 关于“破体”,古人有两种解释法;其一,是指字的不规范的写法,或因书家为在书写过程中追求造型的美观,有意增删点画的字,或因文字发展变化时期出现的异体字、别体字。在历代法书中,这类字体时有所见,但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最多;其二,是指王献之创造的介乎草、行之间的一种书体,这是书家采撷众体之长而创造的不同于前人法规的一种书体。据张怀瓘《书议》记载:“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行,草又处其中间。”据此,这种书体当是小草的初创阶段。“破体”名称,初见于清代钱泳、阮元的著作中,钱泳《履园丛话·书学·六朝人书》载:“惟时值乱离,未遑决论文翰,甚至破体杂出。”阮元《揅经室集·北碑南帖论》说:“北朝碑字,破体太多,特因字杂分隶,兵戈之间,无人讲习,遂使六书混淆,向壁虚造。然江东俗字亦复不少。”他们这里讲的破体,实际就是指的异体字,如“稧”、“軆”、“聟”等。唐代初期的碑文中,亦时有出现如:“?”、“”、“??”等。现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绮先生有文一篇《结构与破体》,发表于一九八二年《书法》杂志。他讲的“破体”,则是讲创新变法,改变旧制,使书法的用笔结构不同前人而另具有新意的“破体”,非指某个字写法的异、同,是对书法创作中出现的谬于法而合于理的新字体的肯定。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