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某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地处偏僻,职工工作生活不便。2004年初,为稳定人才队伍,单位领导经集体研究,决定出借公款给职工购房购车以解决生活不便等问题,并制定了相关办法。后根据此办法,单位与30名职工签订了借款协议,出借公款共计人民币100余万元,借款行为均经过单位批准。至2006年10月案发,还有70余万元未偿还,借款期限均达到13个月以上。请问:将单位公款借给单位职工的行为如何定性处理?
- 本案中该单位经集体研究,决定将单位公款借给职工的行为属于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应根据本案具体案情及行为人的责任大小认定其行为性质并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还应该根据具体情节确定是否构成单位违纪,同时应及时追回出借的公款。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清末的政党监督思想?
- 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占用公物归个人
- 新中国成立后成立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首
- 坚决禁止向党伸手()行为
- 下列关于给予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权限的论述
- 国家监察委员会()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
- 研究制定省区市纪委向中央纪委报告线索处置
- 切实抓好党委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督促
- “铁的纪律”指的是什么?
- 受到行政处分后,提出申诉复查后的,对复查
- 我国现阶段腐败现象的主要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 监察机关对涉嫌犯罪取得的财物,可以随案移
- 案件检查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要从()做起。
- 党的领导主要是()的领导。
- 立案的特征()。
- 监察机关在调查过程中,查封、扣押的财物、
- 以举办会议、培训等名义列支、转移、隐匿接
- 监察机关在采取调取、查封、扣押措施时,应
- 把纪律严起来,做到经常化、长效化,动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