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头部检查
-
一、头颅
1.大小及形态
(1)小颅同时伴有智力障碍见于痴呆症。
(2)方颅见于小儿佝偻病、先天性梅毒。
(3)巨颅见于脑积水。
此外,前囟隆起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见于脑膜炎、颅内出血等;前囟凹陷见于脱水和极度消瘦;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2.头颅运动头部活动受限,见于颈椎病;头部不随意颤动,见于震颤麻痹(帕金森病);与颈动脉搏动节律一致的点头运动,见于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3.颜面下颌增大前凸,两颧和眉弓高凸,口唇增厚,可见于肢端肥大症;两侧腮腺肿大致耳垂被托起,颜面增宽,见于流行性腮腺炎。
二、头部器官
(一)眼
1.眼睑检查时注意观察有无红肿、浮肿,睑缘有无内翻或外翻,睫毛排列是否整齐及生长方向,两侧眼睑是否对称,上睑提起及闭合功能是否正常。
(1)上睑下垂双上眼睑下垂见于重症肌无力、先天性上眼睑下垂;单侧上眼睑下垂常见于能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各种疾病,如脑炎、脑脓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白喉、外伤等。
(2)眼睑水肿多见于肾炎、肝炎、贫血、营养不良、神经血管性水肿等。
(3)眼睑闭合不全双侧眼睑闭合不全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单侧眼睑闭合不全常见于面神经麻痹。
2.结膜分为睑结膜、穹隆结膜和球结膜三部分。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充血、水肿、乳头增生、结膜下出血、滤泡和异物等。
检查球结膜时,以拇指和食指将上、下眼睑分开,嘱病人向上、下、左、右各方向转动眼球。检查下眼睑结膜时,嘱被检查者向上看,拇指置于下眼睑的中部边缘,向下轻按压,暴露下眼睑及穹隆结膜。
检查上眼睑结膜时需翻转眼睑。翻转要领为:检查左眼时,嘱被检查者向下看,用右手食指(在上方)和拇指(在下方)捏住上睑的中部边缘并轻轻向前下方牵拉,食指轻压睑板上缘的同时,拇指向上捻转翻开上眼睑,暴露上睑结膜,然后用拇指固定上睑缘。检查右眼时用左手,方法同前。
结膜发红、水肿、血管充盈为充血,见于结膜炎、角膜炎、沙眼早期;结膜苍白见于贫血;结膜发黄见于黄疸;睑结膜有滤泡或乳头见于沙眼;结膜有散在出血点,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结膜下片状出血,见于外伤及出血性疾病,亦可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球结膜透明而隆起为球结膜下水肿,见于脑水肿或输液过多。
3.巩膜患者有显性黄疸时,多先在巩膜出现均匀的黄染。应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巩膜有无黄染。老年人内眦部的结膜下可有淡黄色脂肪积聚,但分布不均匀,常呈块状,可与之鉴别。仅在角膜周围出现黄染,见于血液中其他黄色色素增加,如胡萝卜素和阿的平等。
4.角膜检查角膜时用斜照光更易观察其透明度。检查时应注意角膜的透明度,有无白斑、云翳、溃疡、角膜软化和血管增生等。角膜边缘出现黄色或棕褐色环,环外缘清晰,内缘模糊,是铜代谢障碍的体征,称为凯一费环(角膜色素环),见于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5.瞳孔正常瞳孔直径2~5mm,两侧等大等圆。检查瞳孔时,应注意其大小、形态、双侧是否相同、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是否正常。
(1)瞳孔大小病理情况下,瞳孔缩小(<2mm)常见于虹膜炎,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蕈中毒,吗啡、氯丙嗪、毛果云香碱等药物影响;瞳孔扩大(>5mm)见于外伤、青光眼绝对期、视神经萎缩、完全失明、濒死状态、颈交感神经刺激和阿托品、可卡因等药物影响。
(2)瞳孔大小不等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常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疝及中枢神经梅毒等颅内病变。
(3)对光反射用手电筒照射瞳孔,观察其前后的反应变化。正常人受照射光刺激后,双侧瞳孔立即缩小,移开照射光后双侧瞳孔随即复原。对光反射分为:①直接对光反射,即电筒光直接照射一侧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后瞳孔迅速复原;②间接对光反射,即用手隔开双眼,电筒光照射一侧瞳孔后,另一侧瞳孔也立即缩小,移开光线后瞳孔迅速复原。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见于昏迷病人。
(4)调节反射与聚合反射嘱被检查者注视1m以外的目标(通常为检查者的食指尖),然后逐渐将目标移至距被检查者眼球约10cm处,这时观察双眼瞳孔变化情况。由看远逐渐变为看近,即由不调节状态到调节状态时,正常反应是双侧瞳孔逐渐缩小(调节反射)、双眼球向内聚合(聚合反射)。当动眼神经受损害时,调节和聚合(辐辏)反射消失。
6.眼球检查时注意眼球的外形和运动。
(1)眼球突出双侧眼球突出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单侧眼球突出,多见于局部炎症或眶内占位性病变,偶见于颅内病变。
(2)眼球凹陷双侧眼球凹陷见于重度脱水,老年人由于眶内脂肪萎缩而有双侧眼球后退。单侧眼球凹陷见于Honer综合征和眶尖骨折。
(3)眼球运动医师左手置于被检查者头顶并固定头部,使头部不能随眼转动,右手指尖(或棉签)放在被检查者眼前30~40cm处,嘱被检查者两眼随医师右手指尖移动方向运动。一般按被检查者的左侧、左上、左下、右侧、右上、右下共6个方向进行,注意眼球运动幅度、灵活性、持久性,两眼是否同步,并询问病人有无复视出现。眼球运动受动眼神经(Ⅲ)、滑车神经(Ⅳ)和展神经(Ⅵ)支配,这些神经麻痹时,会引起眼球运动障碍,并伴有复视。
嘱被检查者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水平或垂直)往返运动数次,观察是否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往返运动。双侧眼球出现一系列快速水平或垂直的往返运动,称为眼球震颤。运动方向以水平方向多见,垂直和旋转方向很少见。自发的眼球震颤见于耳源性眩晕及小脑疾患等。
(二)耳
1.外耳
(1)耳郭注意耳郭的外形、大小、位置和对称性,有无畸形、瘘管、结节等。耳郭上有触痛的小结,为尿酸盐沉积形成的痛风结节;耳郭红肿并有局部发热、疼痛,为局部感染;牵拉和触诊耳郭引起疼痛,提示炎症。
(2)外耳道有黄色液体流出伴痒痛者为外耳道炎。外耳道有局限性红肿,触痛明显,牵拉耳郭或压迫耳屏时疼痛加剧,见于外耳道疖肿。外耳道有脓性分泌物、耳痛及全身症状,见于中耳炎。外耳道有血液或脑脊液流出,多为颅底骨折。
2.乳突化脓性中耳炎引流不畅时可蔓延到乳突而成乳突炎,表现为耳郭后皮肤红肿,乳突压痛,有时可形成瘘管或瘢痕,严重时可导致耳源性脑脓肿或脑膜炎。
(三)鼻
1.鼻的外形鼻梁部皮肤出现红色斑块,病损处高出皮面且向两侧面颊扩展为蝶形红斑,见于红斑狼疮;鼻部皮肤发红并有小脓疱或小丘疹,见于痤疮;鼻尖及鼻翼皮肤发红,并有毛细血管扩张、组织肥厚,见于酒糟鼻。
鼻梁塌陷而致鼻外形似马鞍状,称为鞍鼻,见于鼻骨骨折、鼻骨发育不全和先天性梅毒。鼻腔完全阻塞,鼻梁宽平如蛙状,为蛙状鼻,见于肥大鼻息肉患者。
2.鼻窦额窦、筛窦、上颌窦和蝶窦,统称鼻窦。鼻窦区压痛多为鼻窦炎。
检查额窦压痛时,一手扶住被检查者枕后,另一手拇指或食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用力向后上方按压。检查上颌窦压痛时,双手拇指置于被检查者颧部,其余手指分别置于被检查者的两侧耳后,固定其头部,双拇指向后方按压。检查筛窦压痛时,双手扶住被检查者两侧耳后,双拇指分别置于鼻根部与眼内眦之间,向后方按压。蝶窦因解剖位置较深,不能在体表检查到压痛。
(四)口腔
1.口唇正常人的口唇红润而光泽。口唇苍白见于贫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虚脱。唇色深红见于急性发热性疾病。口唇单纯疱疹常伴发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使用某种药物后(如磺胺)等。口唇干燥并有皲裂,见于重度脱水患者。口角糜烂见于核黄素缺乏。口唇发绀见于:①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如法洛四联症、先天性肺动静脉瘘;②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动脉栓塞;③心力衰竭、休克及暴露在寒冷环境;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口腔黏膜正常人的口腔黏膜光洁呈粉红色。出现蓝黑色的色素沉着多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在相当于第二磨牙处的颊黏膜出现直径约1mm的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为麻疹黏膜斑,是麻疹的早期(发疹前24~48小时)特征。在黏膜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见于各种出血性疾病或维生素C缺乏。口腔黏膜溃疡见于慢性复发性口疮,无痛性黏膜溃疡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乳白色薄膜覆盖于口腔黏膜、口角等处,为鹅口疮(白色念珠菌感染),多见于体弱重症的病儿或老年患者,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
3.牙齿及牙龈牙齿的所在部位可按以下方式表示:
其中:1为中切牙,2为侧切牙,3为尖牙,4为第一前磨牙,5为第二前磨牙,6为第一磨牙,7为第二磨牙,8为第三磨牙。
检查牙齿时,要注意有无龋齿、缺齿、义齿、残根,牙齿的颜色、形状。牙齿呈黄褐色,为斑釉牙,见于长期饮用含氟量高的水或服用四环素等药物后。切牙切缘凹陷呈月牙形伴牙间隙过宽,见于先天性梅毒。单纯性牙间隙过宽,见于肢端肥大症。
正常人的牙龈呈粉红色并与牙颈部紧密贴合。齿龈水肿及流脓(挤压牙龈容易查见),见于慢性牙周炎。牙龈萎缩,见于牙周病。牙龈出血可见于牙石、牙周炎、血液系统疾病及坏血病等。齿龈的游离缘出现灰黑色点线为铅线,见于慢性铅中毒。在铋、汞、砷中毒时,也可出现类似黑褐色点线状的色素沉着。
4.舌
(1)草莓舌见于猩红热或长期发热的患者。
(2)牛肉舌见于糙皮病(烟酸缺乏)。
(3)镜面舌见于恶性贫血(内因子缺乏)、缺铁性贫血或慢性萎缩性胃炎。
(4)运动异常舌体不自主偏斜见于舌下神经麻痹;舌体震颤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5)其他舌色淡红见于营养不良或贫血;舌色深红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舌色紫红见于心、肺功能不全。
5.咽部及扁桃体检查方法:嘱被检查者头稍向后仰,口张大并拉长发"啊"声,医师用压舌板在舌的前2/3与后1/3交界处迅速下压舌体,此时软腭上抬,在照明下可见口咽组织。
咽部充血红肿,分泌物增多,多见于急性咽炎。咽部充血,表面粗糙,并有淋巴滤泡呈簇状增生,见于慢性咽炎。扁桃体红肿增大,可伴有黄白色分泌物或苔片状易剥离假膜,是扁桃体炎。扁桃体肿大分为三度:Ⅰ度肿大时扁桃体不超过咽腭弓;Ⅱ度肿大时扁桃体超过咽腭弓,介于Ⅰ度与Ⅲ度之间;Ⅲ度肿大时扁桃体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扁桃体充血红肿,并有不易剥离的假膜(强行剥离时出血),见于白喉。
(五)腮腺
腮腺位于耳屏、下颌角与颧弓所构成的三角区内。腮腺导管开口相当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相对的颊黏膜上。腮腺肿大时可出现以耳垂为中心的隆起,并可触及包块。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触诊边缘不清,有轻压痛,腮腺导管口红肿,见于流行性腮腺炎。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