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我们经常通过人们是否自觉在人行道上行走,不随意穿越马路,不冲撞或拥挤其他行人,遵守商店、公园、影剧院等场所的规章制度等行为来预测人们对遵守公共秩序的态度,这在菲什拜因(U.Fishbein)和埃杰(S.R.Ascher)于1957~1977年根据他们的研究提出的预测态度与行为关系的基本原则中属于()
A、即时行为准则
B、态度的特定准则
C、单一行为准则
D、多重行为准则
- D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1859年,德国哲学家拉扎鲁斯和语言学家
- 社会心理学家卡茨(1960)提出态度的心
- 提出“近体学”概念的是:()
- 具有“认为法律应使人们和睦相处,如果法律
- 集群行为最典型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在集群的时
- 印象与印象形成的概念
- 他人在场,往往会促进个体的利他行为。
- 档案研究法可以说是一种特定的研究方法,其
- 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阿Q受到了
- 影响到从众行为发生的群体因素包括群体的一
- 以情感为基础的态度(affectivel
- 社会认知的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对他人情绪情
- “侵犯行为总是挫折的结果”;“挫折总会导
- 简述影响利他行为实施的个人因素。
- 问卷的构成成分包括()。
- 期望效应的存在说明了认知者对认知对象是有
- 简述产生侵犯行为的原因。
- 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提高社会归属感的灾难
- 社会动机
- 个体的社会化有()素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