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 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国际社会就已经意识到生物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生物资源面临的威胁,并已着手开展生物资源的保护。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各国政府签署了若干地区性和国际协议以处理如保护湿地、管理国际濒危物种贸易等议题,这些协议或议题的出台,尽管未能彻底扭转生物资源退化的趋势,但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也为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例如,其中关于捕猎、挖掘和倒卖动植物的国际禁令和限制并已成功减少了滥猎、滥挖和偷猎行为。虽然当时并未使用“生物多样性”一词,但事实上也为后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诞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地球上的生物资源在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是属于全球的财产。生物多样性不仅对当代,对子孙后代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而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当时全球的物种和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物种灭绝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为了应对这一情况,1988年1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专家成立一个生物多样性特设专家工作组,开始探讨签署一个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国际公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于1989年5月又成立了一个技术和法律专家特设工作组,专门负责起草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国际法律文件。到了1991年2月,技术和法律专家特设工作组改名为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并继续文本的准备工作,1992年5月22日内罗毕会议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协议文本》,工作组的工作也随之终结。1992年6月5日,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即里约地球峰会)上,《生物多样性公约》开放签署,开放签署期一直持续到1993年6月4日,期间共有168个国家签署了公约。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IUCN红色名录是对世界范围内物种保护状
- 强调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
- 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水准仪由哪三部分组成?
- 变形观测对各种变形值在填写观测值表格时是
- 在沙漠地区,植物生长得都非常奇特,比如仙
- 寻呼机进水后,首先应该怎样做?()
- 在生活中,沾有油的碗很难用水洗干净,用N
- 科学技术的军事功能包括()
- 定律的普遍性是指()
- 市政工程测量中,断链桩可钉在曲线内。
- 工业区一般规划于城市的什么方向?()
- 世界环境纪念日是哪一天()
- 科学技术对人类伦理道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
-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20世纪()提出的
- 公元1930年英国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
- 纵断面图的绘图比例尺在一般地区为()。
- 下雨时为了防止路面结冰在路面上撒盐,为什
- 把冰箱的门打开,放在一间密闭的房间中,能
- 有机界生物生存的动力是遗传与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