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个性
-
1.主观性与抒情性:郭总是把自己主观的思想、情感、心理,以至生活体验融注到历史人物身上,屈原就是他自己,《雷电颂》就是他的自我倾诉。郭的历史剧之所以比同期的历史剧更有艺术魅力,就是因为他在剧中大胆地表现了自己的人格与个性。
2.具有浓郁的诗意,是戏剧的诗。五四时期一部分话剧尚保持浓郁的诗意,30年代,抒情性大减。抗战时期曹禺与郭沫若将诗、剧融合的传统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创造了具有与族特色的现代戏剧诗。郭剧中诗歌舞场面的插入,(《屈原》以《橘颂》贯穿,第二幕中的《九歌》,第三幕的《招魂》等)内在强烈的抒情性。戏剧与诗的和谐统一。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老舍的小说《二马》是以伦敦作为人物活动的
- 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
- 以《山峡中》为例,分析艾芜小说的风格特色
- 《讲话》的理论创新和历史意义
- 电影文学《李双双》轻喜剧因素的表现
- 简述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
- 为什么说“少共精神”是贯穿王蒙小说的一根
- 谈话剧《茶馆》的艺术概括力
- 《淘金记》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 《财主底儿女们》的出版当时被胡风称作是(
- 抗战文学思潮的两个重要特点
- ()是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原则。
- 战国策派在文艺方面,主张以()、(),和
- 茅盾采用日记体形式的小说是()
- 简评朱自清散文中委婉细腻的笔调。
- 三大主义
- 失事求似
- 艾青的第一本诗集是1936年出版的()。
- 莫言对小说艺术创新的惨淡经营,《檀香刑》
- 简析《藕与莼菜》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