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近代大型组诗兴盛的表现及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
近代大型组诗的兴盛,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近代主要诗人中,不少诗人采用过大型组诗这种创作形式。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魏源的《寰海后十首》,姚燮的《南辕杂诗一百八章》,贝青乔的《咄咄吟》,金和的《围城纪事六咏》,赵函的《十哀诗》,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己亥杂诗》(89首),丘逢甲的《离台诗》、《澳门杂诗》以及《台湾竹枝词》,梁启超的《爱国歌四章》,秋瑾的《题芝龛记》,苏曼殊的《本事诗十章》、《东居杂诗》,高旭的《爱祖国歌》等。从上述事实看,不论政治态度,不分诗歌流派,组诗的形式在众多的诗人创作中都出现过。
二是近代诗歌中,组诗的规模有了巨大的扩展,大大打破了历史上的组诗纪录。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达315首之多,规模之大为中国诗史上所仅见。又如贝青乔的《咄咄吟》也没有120首,以诗纪史,以史证诗。黄遵宪法的《日本杂事诗》达200首,为近代大型组诗中的奇构。
近代大型组诗的兴盛,有着复杂的原因:
首先,近代社会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和深刻变化,往往不是一首诗所能容纳表现的,这对大型组诗就有了一种客观上的需要。
其次,近代诗人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关注热情也大大增加,希望以诗歌反映它们的全过程或全貌,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态度,因而纷纷采用大型组诗的形式。
再次,近代社会的急剧动荡和巨大变化,引起诗人强烈的思想反响和感情激荡,而这在一首短诗中往往不足以抒发和表现,也就很自然地采用组诗这种形式。最后,近代诗歌在格律方面的要求已略有放宽,这也为大型组诗的兴盛提供了条件。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龚自珍创作了一些成组的散文,如()等就是
- 林纾运用()文体来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正是
- “新文体”在近代散文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
- 龚自珍的()的文章有()等。
- 1895年,()在天津的《直报》上发表了
- 龚自珍的()是近代大型组诗之一,计有31
- 中国近代文学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一基本性
- 曾补于1904年11月、12月间,写成了
- 汪二是()的小说《拜堂》中的人物。
- 什么是新文体?
- 近代()的发达,为近代小说的繁荣提供了物
- 新时期散文创作的主要特色。
- 何谓“同光体”?
- 什么叫“小说界革命”?
- 自己不懂外文,而以翻译西方资产阶级小说著
- 冰心1926年出版了散文集()
- 钱江是《洪秀全演义》中的虚构人物,是贯穿
- 简述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人及其创作特征。
- 什么叫“南社”?
- ()译的《毒蛇圈》,是当时用白话直译的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