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温病的诊断为何强调要舌苔舌质互参?
- 舌象的变化,一般可客观显示邪热的盛衰、邪热对气血、脏腑的影响程度和病位的浅深,显示营血、津液的盛衰;舌苔的征象,一般也可显示病邪的性质、津液的盈亏以及病变的阶段。如舌红而苔黄燥者反映了热邪炽盛于气分,津液已伤,病位尚不深入。但也有二者的变化不一致的情况,如舌质红绛可与白苔并见,其中有舌红绛而苔白滑腻者,为湿浊未化而邪热已入营分,气分之邪未尽之征象。因此,在舌诊时必须把舌苔与舌质的变化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湿热病,发热口渴,胸闷腹胀,肢酸倦呆,咽
- 春温气分郁热症可以分为几个证型分述各证型
- 温病邪入下焦足少阴,其病状有()
- 试述一~五加减正气散的药物变化及证治特点
- 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 清营法的主要作用是()
- 伏暑的发病多由于()
- 斑疹的诊察要点要点及其临床意义有:()
- 疟疾见壮热,神昏谵语,宜选方()
- 对温毒类温病治疗时,除按卫气营血辨证施治
- 温病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咽喉干
- 伏暑理论源于:()
- “湿热证,初起壮热口渴,脘闷懊憹,眼欲闭
- 增液承气汤体现的治法是()
- 叶天士所论脾瘅病的临床见症是()
- 关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现代医家认为()
- “湿热证,舌遍体白,口渴,湿滞阳明”,治
- 滋阴生津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 叶天士云“泻南补北”其意为()
- 提出”疠气”病因学说的明代医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