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2007年5月底至6月初发生在我国西太湖区域的水体恶臭和蓝藻大面积暴发现象,使用自然地理学的相关原理阐述其主要原因,危害,并提出应采用的控制措施。
-
我国西太湖区域的水体恶臭和蓝藻大面积暴发现象实质上为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水体富营养化:由于水体中N、P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其成因主要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自然原因:太湖一方面从天然降水中接纳氮、磷等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因地表土壤的侵蚀和淋溶,使大量营养元素进入湖内,逐渐增加了湖泊水体的肥力。这就使得大量浮游生物和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成为了可能,进而为草食性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料,这些动植物死亡后,其残体不断分解,由此释放出的营养物质又被新的生物体所吸收。经过千万年的演化过程,原来的贫营养湖泊逐渐变为富营养湖泊。
2)人为原因:由于工厂排放的污水和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磷和硫的物质。因此当这些污水不经处理而直接排放到太湖中,就会使的太湖中的营养物质大量增加,故导致以它们为食的藻类大量地繁殖。引起水中的含氧量下降,一些鱼类和浮游生物死亡,水质恶化。
水体的富营养化,破坏了水体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其主要的危害有:
1)水体中藻类数量增多但种类发生变化
2)水体透明度降低,溶解氧量大量减少,水质污染。
3)加速湖泊等水域的衰亡过程
4)藻类、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衰亡甚至绝迹。
5)危害人类健康,一些藻类产生的腥臭味是常规饮用水工艺难以去除的,某些藻类还会产生毒素,在生物链中,经过生物放大作用后,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控制对策:
1)使用低磷洗涤剂。低磷洗涤剂含磷较少,因而能有效预防湖泊的富营养化。
2)增加“绿肥”的使用。通过生物固氮以消除氮的直接损失,减少对化肥的需求
3)污水处理厂应加强脱氮除磷的工艺。
4)妥善处理含磷矿渣,尽量避免含磷矿渣直接排到湖泊中。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植物界的演化与发展: (1)元古代是(
- 在众多成土过程中,在寒温带针叶林发育的S
- 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一般来说属于()。
- 有“火山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 下列关于古登堡面说法错误的是()
- 大陆型与大洋型地壳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大
- 阳历的主要成分是(),而()则是人为安排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阿拉斯加冬季的气温已平
- 焚风在我国()特别显著。
- 下面哪项内容不属于地球科学的研究范围?(
- 月球质量为地球质量的1/81.3,月球线
- 指出河套平原发展农业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
- 波浪包括()、()、()和波高四个要素。
- 简述沉积岩的原生构造特征。
- 低平原地势低而平缓,切割深度和切割密度均
- 岩石矿物在生命起源的过程中,主要起哪些作
- 马铃薯原产于的的喀喀湖附近,后传播至欧亚
- 在我国,冬季最寒冷的节气一般是()
- 按演替方向,土地演替可以分为()演替和(
- 中间层的高度一般为平流层顶至()千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