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顾炎武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1)对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体制的批判
顾炎武也提出天下的概念,并把它置于国家之上。他认为一家一姓止兴亡并不代表天下的兴亡。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他又区分了公私,以天下为公。自君主化公为私以后,社会就陷入了长期的混乱和不安之中。以全力私有为特征,以君主私利为依归的君主政治制度正是天下不治、弊端丛生的根源。他还对君主尊贵的地位持怀疑态度。他认为:他通过考证,指出,在古代君主只是一个普通的称谓,君本身不具有特别高贵的含义;君是为民而设立的,只是一个政治职位,同公、候现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没有特别尊贵的地方。同时,给予君、卿等俸禄只是免其耕作而已。所以,君主不可作威作福,损民自足。
(2)调整、改革集权体制的思想
顾炎武认识到君主高度集权制的弊端,因而主张对之进行调整,合理配置权力,以矫治君主过度集权之过失。他认为君主虽独掌天下之大权,却不能独治天下之事,因而应对臣下适当授权,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才能最终保障君主地位。他认为当时政治体制上的突出问题是,中央集权、地方无权,从而无法发挥地方在富国裕民发面的作用。所以为了调整中央地方关系,就要对现有体制进行调整。他也尊公抑私,认识到君主体制极端自私和高度集权的弊端,并试图对其进行改革,为之注入一些灵活性的因素。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顾炎武在《生员论》中指出:“国家之所以取
- 下面道家叙述不正确的是:()
-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母体和本源,因而
- 人类真正幸福的东西是()?
-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 司马光撰写的《居家杂仪》中有“凡为子为妇
- “是非来自公论”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重要
- 以下哪位人物是中世纪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
- 政治思想的阶级性首先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思想
- ()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德国
- 春秋战国时期的现实政治的自然趋势不包括(
- 道德工具论的开山鼻祖是谁()?
- 清代()直言“帝王皆贼”,揭露了帝王的历
- 圣西门在历史上第一次从生产的角度提出了以
- 政治思想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 亚里士多德把政治学视为“最高主宰的科学、
- ()发生了英国17世纪的后期,很快传到北
- 禅宗认为:事物怎样才是真谛()?
- 18世纪的德国政治思想深受法国的影响,在
-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写道:“情不知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