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评述情绪的几种主要理论。
  • (一)詹姆斯—兰格的外周情绪理论
    心理学上最早对情绪提出系统理论解释者,是19世纪末美国先驱心理学家詹姆斯。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丹麦生理学家兰格提出了与詹姆斯类似的情绪理论。后来合称为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1.詹姆斯(James,1884)认为:人们觉得难过是因为我们哭泣;发怒是因为人们打人;害怕是因为人们发抖。而并不是因为人们难过、发怒或害怕,所以才哭、打人或发抖。没有随着知觉的生理状态,则知觉便纯粹是认知性的,是苍白无彩色的,缺少情绪温度的。在詹姆斯看来,情绪就是对外周机体变化的觉知。
    2.兰格(Lange,1885)认为,血管运动的混乱,血管宽度的改变,以及与此同时各个器官中血液量的改变,乃是激情的真正的最初的原因。他认为,随意神经支配加强和血管扩张的结果,就产生愉快,而随意神经支配减弱,血管收缩和气管肌肉痉挛的结果,就产生恐惧。与詹姆斯看重骨骼肌肉系统的活动不同,兰格看重的是血液及内脏系统的变化。
    3.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引起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因为这一理论起码有三方面的含义需要实验证明:
    (1)如果对外周生理反应的知觉就是情绪,那么每一种情绪都应有不同的生理唤醒模式。对于这方面,西方心理学家曾做过许多实验,但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
    (2)如果对外周生理反应的知觉就是情绪,那么剥夺身体的外周生理反馈就不应该体验到情绪。实验表明,没有外周的生理反应的广泛反馈,情绪照样出现,但反馈量与情绪强度密切相关。
    (3)如果对外周生理反应的知觉就是情绪,那么倘若有人有意识地控制外周生理反应的出现,则与这种反应相联系的情绪也应该出现。关于面部反馈(facialfeedback)的研究对这一问题作了某种回答。但是,面部表情总是和以往的情绪体验相联系的,这些结果很可能是通过记忆的激活来唤醒与此表情相联系的情绪的。
    (二)坎农—巴德的丘脑情绪理论
    最先对詹姆斯—兰格理论提出批评的是坎农(Cannon,1927)及其弟子巴德(P.Bard),他们的有关理论被称为坎农—巴德情绪理论。他们认为:
    1.内脏是相对不敏感的器官,其反馈很差,仅依靠内部器官的反馈我们不可能区分所体验到的多种情绪;
    2.在非常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会出现相同的内脏变化;
    3.人为地引起某种强烈情绪的典型内脏变化,并不产生相应的情绪;
    4.内脏变化太慢,因此不能成为情绪体验的来源,因为情绪变化毕竟是爆发性的;
    5.使内脏完全脱离中枢神经系统并不改变情绪行为。
    坎农—巴德理论强调大脑皮质解除丘脑抑制的机制,对将情绪的外周性研究推向中枢机制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三)沙赫特—辛格的激活归因情绪理论
    沙赫特(S.Schachter)和辛格(J.E.Singer)提出的情绪归因论认为,情绪既来自生理反应的反馈,也来自对导致这些反应情境的认知评价。因此,认知解释起两次作用:第一次是当人知觉到导致内脏反应的情境时,第二次是当人接受到这些反应的反馈时把它标记为一种特定的情绪。
    (四)阿诺德—拉扎鲁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
    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M.B.Arnold)提出的,后又为拉扎鲁斯(R.S.Lazarus)进一步扩展。该理论也称认知—评估理论、情绪评估—兴奋学说,强调认知评价在情绪中的作用。
    1.阿诺德(Arnold,1950)认为,人们总是直接地、自动地并且几乎是不由自主地评价着遇到的任何事物,情绪就是一种朝向评价为好(喜欢)的东西或离开评价为坏(不喜欢)的东西的感受倾向。
    2.拉扎鲁斯(Lazarus,1968)进一步把阿诺德的评价扩展为评价、再评价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筛选信息、评价、应付冲动、交替活动、身体反应的反馈、对活动后果的知觉等成分。
    阿诺德—拉扎鲁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既承认情绪的生物因素,具有进化适应的价值,也承认情绪受社会文化情境的制约,受个体经验和人格特征的制约,而这一切又随时发生在对任何事物的认知评价中。这种理论把现象学的研究、认知理论和情绪生理学的研究结合起来考虑,这是较为合理的,有助于推进情绪及情绪与认知关系的研究。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