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结合我国实际,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改善公共决策的质量?
  • (1)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所谓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公共决策(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决策,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实现决策科学化的要求是建立完善的决策系统,提高决策参与人员素质,按照科学的决策原则进行决策。1)建立健全公共决策系统。现代化的公共决策系统是由以决断子系统为核心,以信息、参谋、监控子系统为支持而组成的有机整体。建立健全决策系统,应做到:a合理设置各子系统。在决策运行中,各子系统承担不同的功能,发挥不同的作用。b充实参谋咨询机构和信息工作机构。充实完善的信息机构,灵敏、畅通的信息网络,可避免信息的片面性和短缺,使决断子系统和参谋子系统能获得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2)遵循科学的决策原则。决策原则是决策过程中一些固有的运行规律的概括和反映,是决策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这些原则有: a信息原则。b预测原则。c程序原则。d可行性原则。e民主集中制原则。3)提高决策者和参与者的素质。决策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决策的水平,提高决策人员素质是决策系统改进的重要内容之一。 a加强决策者集体的班子建设。b提高参谋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c提高信息人员素质。(2)公共决策的民主化所谓决策民主化是指必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团体以及政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在政策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及气氛。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目标民主化和决策过程民主化的统一。1)把民主机制引人决策系统,营造良好的决策氛围。2)重视发挥参谋咨询人员在决策中的作用。a保证参谋机构的相对独立性。b在咨询机构内建设民主气氛,鼓励不同观点的自由讨论,既要有对决策者的顺向思维,也要有对决策者的逆向思维,鼓励思想交锋。提倡对决策者负责和对事业负责的一致性,在重大问题上敢于向决策者表达不同的意见。c参谋咨询人员要准确定位。3)提高政治生活透明度,实现决策目标的民主化。政治生活透明就是政务公开、政治民主。a建立重大问题的通报制度。 b强化对决策的新闻舆论监督。c增强社会公众参与决策的意识和水平。(3)公共决策的法制化所谓决策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党政机关及领导者的决策权力受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决策法制化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证。1)理顺公共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具体措施有:a党政分开。b理顺党委对决策的领导权与人大的最高决策权的关系。c处理好人大与政府的相互关系。d人大在监督政府决策时,应切实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了解政府的实际工作情况,促使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可行性。2)决策程序法制化。决策程序法制化,就是将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程序以法律规范的形式确立下来。其目的是防止少数决策者草率行事、滥用职权,或有意把一些方案不经过审议而出台的行为。应加以规范的程序有:a调查程序。b方案设计程序。c可行性论证程序。建立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度,规定重大决策必须经过可行性论证。d社会交流程序。社会交流程序就是决策系统在决策全过程都要与社会公众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吸收社会代表参政议政,建立起决策系统与社会群体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使决策目标、方案能广泛地集中民智,充分地反映民意。 e政策合法化程序。政策合法化是一个优化决策、对决策行为实施法制监督的过程。3)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在我国当前法制建设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十分重要。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强化监控作用:a发挥内外两大监控体系的作用。b依法保护监控子系统成员的权利,既保护他们言论、批评、监督政务的权利,也要保护他们不要因为监督政务而受到打击、报复。总之,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是现代化公共决策的三个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方面,民主化是现代化公共决策的基础,科学化是现代化公共决策的主导,而法制化则是现代化公共决策的保证。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