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述用多项挂钩和单项挂钩法测定货币需要量的方法和遇到的实际困难。
  • (1)多项挂钩法及其遇到的困难
    ①多项挂钩法即三项挂钩法,是指让货币需要量与经济增长、物价变动和货币流通速度三个因素挂钩,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MD代表货币需要量增长率;RE代表(实际的)经济增长率;RP代表物价上涨率;R代表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幅度。
    ②多项挂钩法在理论上是成立的,然而付诸实施就会碰到如下问题:
    A.经济增长率用什么指标表示?“经济增长”虽然是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术语,但其含义却很难准确表达。
    B.假定用预期经济增长率作为货币供应计划的问题已经解决,相应地又产生另一个问题,即计划期合理的经济增长率究竟是多少?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合理经济增长率的预期很难说是完全正确的。
    C.把物价上涨率纳入货币供求计划,首先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即采用什么样的物价上涨率?
    D.把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作为货币供给量增长率的一个因素,这当然是正确的,但如何认识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异常复杂。
    (2)单项挂钩法及其遇到的困难
    ①所谓单项挂钩法,是指对货币需要量增长率进行单项指标跟踪,即只与经济增长率一个指标挂钩,用公式表示为:
    R.MS=aRE
    式中,RMS和RE的经济含义同前,a代表货币供应系数。
    ②按照单项挂钩法的思路,货币供应系数a一般是大于1的,即经济每增长1%,货币供应量必须增长1%以上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客观需要,才能保持货币供需均衡(这也就是货币供应“超前增长”的本意所在)。
    ③单项挂钩法的困难是,货币供应超前系数a不知究竟该如何取值。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