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中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
-
建成了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简称个人信用数据库。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是从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复同意在上海开展个人消费信用信息服务试点开始起步的。2004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建立全国集中统一的个人信用数据库。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06年1月,该数据库建成并正式全国联网运行。截至2007年年底,个人信用数据库已经收录了近6亿自然人的信息并为他们建立了信用档案,其中1亿人有与银行进行信贷交易的记录。该数据库已经覆盖全国银行类金融机构各级信贷营业网点,一个人,无论是在哪个地方的哪家金融机构借的钱,其相关信息都会被收录在这个数据库中;无论想找哪一家金融机构借钱,不管是在北方的黑龙½,还是在南方的海南,这家金融机构都能查到您的信用记录。截至2007年年底,个人信用数据库已经为各金融机构累计提供了超过1亿人次的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而这一数据是逐渐累积起来的,2007年最后一个月,个人信用数据库的平均日查询量为30多万笔,其中最高一天近60万笔,也就是,在这一天中,大约有60万人次的信用记录被查询,而这60万人次中,可能就有您,想想它的影响力吧!
征信相关制度建设有了新进展。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颁布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采取了授权查询、限定用途、保障安全、查询记录、违规处罚等措施,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保障了个人信用数据库的规范运行。
征信概念开始走进百姓生活。中国人民银行从2005年起面向大学生、普通借款人及社会公众等群体持续开展征信及相关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在这项工作的推动下,全社会的信用意识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征信,开始主动查询自己的信用记录,关注自己的信用状况。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如何看待个人信用数据库中个别数据不准的问
- 别人不相信我提供的信用报告怎么办?
- 如何理解“个人养老保险金信息”中的各项信
- 为什么鼓励个人向交易伙伴提供自己的信用报
- 为什么还要采集我已还清的信贷信息?
- 我能查询别人的信用报告吗?
- “信息获取时间”与“结算年月”两个时间点
- 什么是个人信用报告?
- 能查自己的信用报告吗?
- 什么是异议?
- 为什么说使用信用卡也是个人的信用活动?
- 什么是“查询记录”?
- 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 商业银行考察个人信用为什么没有统一标准?
- 如何理解“个人住房公积金信息”中的各项信
- 我国有哪些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法规?
- 为什么偿还了欠款,曾经逾期的记录还保留在
- 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使用“个人声明”?
- 个人信用报告为什么不能作为司法判决的依据
- “休眠卡”如何影响您的信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