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被害人、犯罪人几种互动模式?
-
(1)可利用的被害人模式:犯罪人觉得被害人具有某些可予“利用”的特征,或者被害人是在自己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实施了某些令犯罪人感到系属诱惑的行为。
(2)冲突模式: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因某种社会性联系而形成了相当长时期的社会互动关系,并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常常互换角色,即出现被害人易位现象。
(3)被害人催化模式:被害人因实施了某种行为而促使、诱引、暗示或激惹犯罪人实施了针对自己的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不过是对于被害人“催化”、“刺激”或“推动”行为的一种还击或过当反应,其发生恰好是被害人的此类行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合乎规律的结果。
(4)斯德哥尔摩模式: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彼此产生欣赏、喜爱情感并结成融洽、友好关系;被害人对当局和法律抱持怀疑与敌视态度。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罪犯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为()
- 现年35岁的王宪伟两年前由部队转业到地方
- 简述犯罪研究的基本原则。
- 职业犯罪的行为特征是犯罪行为的()
- 个人对自身及个人对自己与他人、与社会关系
- 初犯
- 不具备被害因素和条件,纯粹是由于偶然性的
- 过失犯罪心理与故意犯罪心理的相同点有()
- 在西方,古典犯罪心理学派的奠基人是(),
- 监狱行刑是如何影响罪犯心理良性转化和恶性
- 试述人的个性心理的内容及与犯罪的关系。
- 试述造的心理表现?
- 询问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方法是()
- 犯罪研究表明,影响犯罪人年龄之区域性差别
- 体格性格分型说是西方犯罪学者提出来的()
- 试述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理论的基础、原因、方
- 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
- “天生犯罪人”理论是谁提出的()。
- 经济发展与犯罪数量之间().
- 20世纪中叶以后,在犯罪原因理论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