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 ㈠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1.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①屏障作用;
    ②抗血小板粘集作用(前列腺环素、NO、ADP酶);
    ③合成抗凝物质(凝血酶调节蛋白、肝素样分子);
    ④溶解纤维蛋白(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活化因子)
    2.内皮细胞的促凝作用:
    ①合成组织因子
    ②合成Von willebrand因子(vWF)
    ③分泌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活化因子的抑制因子
    3.内皮细胞损伤胶原裸露:
    ①激活Ⅻ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激活凝血因子Ⅶ,启动外源性凝血过程;
    ②血小板激活和活化;
    ③血小板粘附于胶原纤维,需有内皮细胞合成的vWF参与;
    ④激活的血小板出现释放反应;
    ⑤在ADP、TXA2和凝血酶作用下,血小板粘集,血小板还可与纤维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粘附,形成血小板粘集堆。
    4.血栓形成是在胶原裸露的局部形成持久性血小板粘集堆开始的,内皮损伤胶原裸露是血栓形成最重要的因素。多见于:
    ①心内膜炎,心梗;
    ②动脉粥样硬化的溃疡,动脉炎;
    ③静脉内膜炎
    ㈡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流缓慢,漩涡;血流缓慢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静脉比动脉发生血栓多4倍。
    原因:①静脉内有静脉瓣;
    ②静脉有时甚至可出现短暂的停滞;
    ③静脉壁薄易受压;
    ④血流通过毛细血管到达静脉后
    ㈢血液凝固性增加
    指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降低,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
    ⒈遗传性高凝状态:第Ⅴ因子和凝血酶原的基因突变;
    ⒉获得性高凝状态:由于凝血因子合成增加及抗凝血酶Ⅲ减少,或促凝物质入血等引起。
    ①恶性肿瘤发生广泛转移引起DIC;
    ②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分娩后
    强调:条件往往同时存在,并常以某一条件为主。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