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材料一:把爱国主义规定为一种认为这个目的首先会在我们是其成员的民族中得到实现,然后将所得的成就从这个民族传遍全人类的信念。像在《现时代的根本特点》中讲的,就是人类在自己的世俗生活中自由地、合乎理性地建立自己的一切关系。“任何一个世界主义者都会借助于民族给他设置的限制,势必成为爱国主义者;任何一个在自己的民族中是极其有力、极其活跃的爱国主义者的人,也是极其活跃的世界公民,因为一切民族文明的最终目的都在于这种文明传遍全人类”,“这种需要加以培养的精神本身直接体现了对祖国的高度热爱,它把它的尘世生活理解为永恒的生活,把祖国理解为这种永恒生活的载体”;“从这种爱中自然会产生出保卫祖国的勇士和安分守法的公民”;这种“完整的人将在他的各方面都臻于完善,在内部变得圆满无缺,在外部变得十分干练,可以达到他在时间过程和永恒状态中的一切目的”;这样,“精神的本质就把我们完全摆脱一切压迫我们的苦难的解放事业同我们光复民族和振兴祖国的事业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了一起”。
摘自费希特——《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1807年
材料二:这部著作在亚洲也同样有两种相反的遭遇。在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家一直在歪曲和滥用这部著作,以至文部省把它编译于《关于时局之资料》中,免费颁发给全国文教部门,用以论证大和民族优越论。与此相反,自1915年费希特介绍到中国,在反对袁世凯这种丧权辱国的行径,以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但费希特的这些演讲的真正传播,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的浴血抗战作出了自已的贡献。
摘自梁存秀论费希特——《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
材料三:1924年二月,孙中三在演讲中说:“列强因为恐怕我们有了这种思想,所以便生出一种似是似非的道理,主张人类的眼光要远大,民族主义过于狭隘。今日中国的新青年,主张新文化,反对民族主义,就是被这种道理所诱惑,这种道理,不是受屈民族所讲的,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恢复后,才配讲世界主义”。
材料四:20世纪末的世界在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趋势。一种欧盟体现的对传统的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概念的超越。这也许是基于对欧共体成立的背景及早期情况的考察。
——摘自安东尼.D《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主主义》
材料五: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有深刻的国际背景,这个背景就是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冷战的结束。在这时,民族主义蕴涵的捍卫本民族利益、争取本民族自决的核心价值取向很容易就迎合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需求,于是,民族主义呼之即出,成为统治的合法性依据和社会动员与控制的工具。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影响》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上面两幅地图,提取三项有关欧洲从1812年到1879年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信息一变迁:法兰西帝国变成法国。
说明:因为拿破仑帝国的灭亡和通过19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
信息二变迁:德国取代了莱茵同盟和东普鲁士
说明: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并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信息三变迁:巴尔干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独立国家如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
说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衰落,统治下的巴尔干地区斯拉夫民族摆脱其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信息四变迁:奥匈帝国取代奥地利帝国且版图扩大。
说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与匈牙利贵族和解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双元帝国。
信息五变迁:意大利取代意大利王国
说明:撒丁王国结束意大利半岛的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
- 材料一新诞生的美利坚合众国是l3个
- 法国国歌《马赛曲》创作于1792年4月,
- 19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形成了两大党
- 从政治结构来看,有人说德意志帝国是“经济
- “以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曾被人称
-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
- 宪法通过后,共和派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多数
-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
- 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
- 2009年5月20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9
- 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在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
-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
- 对英国所推行的“势力均衡”政策的正确解释
- 法国走向共和之路与英国相比显得异常艰难,
- 林肯在1854年的一次演讲中指出:“奴隶
- 导致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同因素
-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一套&ldqu
- 材料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德国
- 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政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