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古今零数和分数的表示法有什么不同?现代零位的称数法是怎样发展来的?
  • (1)零数的表示法:古今人对零数的概念不同。
    在上古汉语里,十被认为是整数,十以下被认为零数,因此“十”字一般不能直接和零数结合,中间往往要加一个介词。在殷墟卜辞中,这个介词是“有”和“又”字。“十月又一月。”在《诗经》里更为严格,“十”和零数的中间必须加上“有”字,全书没有例外:“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如果有百数,“百”和“十”之间还要加上“有”子。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当然也有人沿用这种“有”字,但是口语中已经不用“有”了。
    (2)现代零位的发展:现代的零数另有一种说法叫做“零位”,例如;三百零六,一百零八等。这“零”的概念和上古的“有”字并没有历史的联系,它产生的较晚。零位的表示,首先是从数学上的演算开始的,因为演算时用筹式,碰到有零位的数字,就用笔写下来,容易引起误差,所以创造一种“0”号以代替零位。
    (3)分数的表示:关于上古和中古的分数,分母往往是:“两、三、十、百”为了与书面语的“三、十”区分开来,又往往写作“叄、什”。“大都不过叄国之一”。
    有时候也说成“几分之几,”这是今天的分数称谓的来源,“秦地天下三分之一。”
    “几分之几”如果加上名词,按古代说法是加在“分”字后面,“之”字前面,“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