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牙本质龋中透明层形成的机制及作用?
- (1)透明层又称硬化层,为牙本质龋病变最深层的改变。(2)光镜下,此层呈均质透明状,小管结构不明显。(3)矿化晶体可先沉积在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内,也可先出现在细胞突起周围,最终可将小管堵塞。(4)有一定量的脱矿发生。(5)在该层内还可见一些牙本质小管,在透射光下呈云雾状。(6)有人认为这种改变与小管内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的变性有关,故曾称为脂肪变性。(7)当变性的牙本质小管内发生矿物盐沉积,管腔被封闭,其折光率与细胞间质相似,故在透射光显微镜下观察呈透明状。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畸形中央尖最常发生的牙位是()
- 走马疳又称为()
- 一无牙颌患者,戴全口义齿1个月,咀嚼无力
- 食物中特别容易致龋的物质是()。
- 牙周病局部促进因素不包括()
- 属于大涎腺,混合性腺以浆液性腺泡为主的是
- 以下关于先天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慢性非特异性唇炎的病因不包括()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未得到有效控制,静息脉搏
- 根据以往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下面说法
- 乳牙松动不脱落,继承恒牙从其舌侧萌出的现
- 患儿,男性,9岁,舌背出现红斑1年,红斑
- 女,19岁,上前牙松动3年,检查见上切牙
- 下列不符合慢性增生性牙髓炎的表现的是()
- 男性,18岁。自幼多个牙齿色深暗着色,无
- 患者男性,62岁。右侧上后牙痛一年,痛多
- 咀嚼肌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是()
- 患牙调方法的注意事项如下。除外()
- 女童,8岁,前牙外伤1周后就诊。右上中切
- 男性,13岁。舌有时出现刺激痛近1年。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