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加快旅游发展的精神动力;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是提升文化魅力的重要依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将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历史遗迹、文艺汇演、民俗宗教、主题公园……各种新兴的文化旅游形态日渐崛起,文化和旅游呈现出多层面、多领域的相互融合态势。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内容,扩展了旅游的方式。 材料二:2015年9月,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一些地方纷纷加入抢“琅琊”地名的混战。安徽人拿出了欧阳修的诗句——“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琅琊也”,山东人拿出了《水经注》中的记载,南京人则指出剧中的大梁国都“金陵”就是南京。安徽滁州更是落实于行动,将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原本兴建于明朝的“会峰阁”换成了“琅琊阁”,而这块全新的匾额落款居然是宋朝的苏轼。有评论指出,这一做法是在商业利益冲动下“打劫”历史文化,难以形成地方旅游品牌发展的核心动力。 从“文化的作用”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上述“抢名”、“改名”的行为进行评析。
  • 本题是一道评析类简答题,要求学生从“文化的作用”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上述“抢名”、“改名”的行为进行评析.评析类的简答题,首先要分析合理的一面,然后分析不合理的一面,最后总结说明如何做才是合理的。学生在解答这道题时,首先要明确材料中所说的“抢名”、“改名”的行为指的是什么,从材料可知所谓的“抢名”、“改名”指的是在商业利益冲动下“打劫”历史文化,将历史文化改成目前比较流行的文化因素。本题要求我们用文化的作用于文化传承的知识来回答。从文化作用的角度,体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从“文化传承”的角度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还有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