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某男患者,23岁,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而住入某院。患者认为"再障"是不治之症而拒绝一切治疗措施,甚至摔碎注射器。医务人员始终保持积极、耐心、和蔼的态度,一方面反复开导,讲解有关知识,陈述利害关系,一方面精心治疗,获得患者信任。在患者主动配合下,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使患者好转出院。这个患者出院至今已生存20余年,并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在这个患者的治愈过程中,以下哪点说法不够准确()。
A、患者不仅有被动的一面,更有能动的一面
B、医务人员通过教育和疏导,变患者的顽固拒医行为为积极求医行为,变患者消极悲观态度为积极乐观态度,是诊治成功的关键
C、打动病人心灵,改变病人态度,是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
D、医务人员的权威性是至高无上的
E、把病人的思想工作放在首位是正确的
- D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揭示了医学研究团结同道的协作性原则()
- 2000年6月,美、英、日、法、德、中六
- 人人享受卫生保健是体现()
- 患者,男,35岁,主诉"舌感异常"到医院
- 患者,女,50岁,因交通事故致双下肢瘫痪
- 我国提出建立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主张是哪一年
- “医乃仁术”是指()
- 医务人员进行自我道德评价的方式是()
- 用以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
- 体现医生业务水平高低的是()
- 被称为“西医之父”的医学家是()
- 评价医德行为善恶的根本标准是()。
- 奠定位萨里的医学地位的文献( )
- 出自龚延贤的话是()
- 1932年到1972年间,美国研究者随访
- 医德实践的具体内容不包括()
- 出自林逋的话是( )
- 人体实验()
- 出自杨泉的话是()
- 由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