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论述朱丹溪“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的主要内容。
-
(1)相火论:朱氏认为自然界万物的产生以及人体生命均以动为常,“动”是相火的作用,所谓“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身,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因此,相火对生命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相火动得其常有助于生生不息,相火妄动则为元气之贼。因此,丹溪论相火,有相火之常和相火之变。
相火之常,丹溪认为人身相火寄于肝肾,以精血为物质基础,此外与心包络、三焦、胆、膀胱等亦有关,相火之动正常与否与五脏功能活动密切香瓜,“五火”之动皆中节,是相火正常的重要保证,而凡脏腑、经络、气血等正常功能以及生命活动的延续无不体现了相火的作用。
相火之变,引起相火妄动的原因有情志过极、色欲过度、饮食厚味等诸多方面,丹溪认为伤于七情六欲者常先激起“脏腑之火”,然后进一步导致相火妄动。房劳、大怒可使相火直接起于肝肾,心火妄动更易引动相火,相火之妄动必然消耗阴精,“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其病变较多,危害甚大。
(2)阳有余阴不足论:是丹溪对人体阴阳的基本观点,他认为即使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也存在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气常有余,血常不足”的情况。他运用“天人相应”的理论,分析天地、日月的状况,观察人体生命的过程。他认为以天地、日月而论,天与日属阳,地与月属阴,由于天大于地,“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天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由于日明于月,日常圆而月常亏,“人身之阴气,其消长视月之盈缺”,故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另外,在人的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中,丹溪认为阴气难成而易亏。人出生以后,阴气渐成,男子十六岁而精通,女子十四岁而经行,但四十以后即“阴气自半”,又男子六十四而精绝,女子四十九而经断,阴气之成,只有三十余年的充足时间,然后就亏损了,人体在生理状况下,已有阳有余阴不足的情况,再加上“情欲无涯”,易引起相火妄动,,阴精耗损势必加剧这种情况,由生理转变为病变。所以,丹溪阐述“阳有余阴不足”,既说明了人体阴阳的基本情况,又有其病理意义。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缪希雍常用的行血药物有()
- 叶天士治疗络病,选用的方剂有()
- 龚廷贤调理脾胃的大法是()
- 王清任活血逐瘀的代表性方剂是()
- 试述朱震亨“阳有余阴不足论”的主要内容。
- 学术流派划分的条件是什么?
- 李杲认为内伤热中证的病机主要是()
- 李杲认为内伤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 张介宾在其《大宝论》中,重点论述了真阳的
- 试述五大流派的概念。
- “补中益气汤”是哪位医家的代表方()
- 你对张从正汗吐下三法治病有何看法?
- 王氏创制调中丸,主治()
- 王清任治疗气虚血瘀之证,重用()
- 下列哪一方不是张子和常用的泻下方()
- 学习中医各家学说,主要要掌握()的学术思
- 张景岳论述阴阳的常与变。
- 李东垣的代表著作是()
- 丹溪认为人身相火寄存的部位是()
- 张子和用汗法解表,若病人禀性和缓者,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