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茵陈蒿汤证、栀子柏皮汤证、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皆属湿热发黄,临床应如何区别?
- 茵陈蒿汤证、栀子柏皮汤证、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同属阳黄,由阳明湿热内郁而致,临床以身目发黄鲜明,小便不利而黄,发热等为主症,治以清利湿热退黄法。然三证的病因兼挟各异,病机侧重不同、临床表现、治法、用药亦有区别。辨析如下:
①茵陈蒿汤证:见于236、260条。由湿热两盛,郁蒸于内,兼腑气壅滞所致。临床以身目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而黄,发热心烦,口渴,无汗或仅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腹微满、大便秘结或不爽,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数或滑数等为辨证要点。治以茵陈蒿汤。药用茵陈蒿清热利湿,疏肝利胆退黄;栀子清热除烦,清泄三焦湿热而通调水道退黄;大黄泻热导滞通腑,兼化瘀活血。三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导滞退黄之效。服药后使二便畅通,“小便当利”,“一宿腹减”,则湿热下泄,其黄自退。
②栀子柏皮汤证:见于261条。由湿热内郁,热重于湿所致。临床以身黄目俱黄、黄色鲜明,小便不利而黄,发热口渴,心烦懊恼,舌红苔黄,脉数等为辨证要点。治宜栀子柏皮汤,清解里热,除湿退黄。药用栀子清热除烦、泄三焦之热从小便而出以退黄,黄柏清热燥湿,炙甘草甘缓和中、可防栀、柏苦寒太过伤及脾胃。三味相合,使热清湿泄而黄退病愈。
③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见于262条。此由湿热内蕴,兼风寒束表所致。临床以身黄目俱黄、黄色鲜明,小便不利而黄,发热恶寒、无汗身痒,舌红苔黄腻或白,脉浮等为辨证要点。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发汗解表散邪,清热利湿退黄。方中麻黄、生姜、杏仁辛温发汗,宣散表邪;连轺、赤小豆、梓白皮苦寒,能清热利湿退黄;炙甘草、大枣甘平和中。诸药合用,散外清内,使表里宣畅,湿热泄越则黄病可愈。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痰气痞证的主证、病机、治法及主方是什么?
- 水痞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 伤寒吐后,(),与调胃承气汤。
- 面色缘缘正赤
- 患者,男,18岁。昨晚因食不洁食物,又加
- 下列那项不是附子汤的主症()
- 黄连汤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是什么?
- 阳明病,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
- 患者欲吐不吐,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治疗应首
- 下列表里同病,何证应当先治里后治表()
- 肝胃不和,饥而不欲食治宜()
-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
- 哪项不是大青龙汤证的表现()
- 少阴阳虚寒饮内生与胸中实邪阻滞都可出现心
- 简述阳明病的病理特点。
- 脾约
- 厥阴病见腹痛,发热,口苦,渴欲饮水,热利
- 真武汤由茯苓、芍药、干姜、白术、附子组成
- 五运是指五行的运动变化,具体包括什么运动
- 芍药、丹皮、茜草是活血又能止血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