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唐代服饰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造就唐代服饰丰富多彩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女装与女妆加以具体说明。
  • 唐代服装浓烈的民族精神和极度的开创性意识,集中地表现在女服上。唐代女服是封建社会划时代的文化现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上承历史之源头,下启后世之径道,和其他艺术共同创造了唐代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服装史上让人们惊叹不已。造就唐代服饰丰富多彩的因素
    1、唐代在思想文化上远承魏晋南北朝的遗产。
    2、对外来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度。
    3、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中外交流频繁。有一种宽容大度,潇洒自如的华贵气派,这对女服的迅速发装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致使女服出现了丰富多彩雍容华贵的服饰造型。
    女子大体有上种服装形式:襦裙服、女着男装和胡服
    (一)、襦裙服一、上衣
    1.襦袄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袖子窄小。袄长于襦而短于长袍,衣身宽松,也有夹衣和棉衣,窄袖与长袖之分。襦袄的颜色以红,紫最流行,黄,百次之;领形除交领,方领,圆领外,还有各种形状的翻领,以对称翻折的庄重造型,突出人物的头部形象;领和袖口都加以纹饰,或金彩纹绘,或刺绣纹饰,显得华贵富丽;衣身也有绣饰。
    2.衫衫是单衣,有袒胸贯头、对襟和右衽大襟三种,袖子分窄袖和大袖。衫中最具有唐人风格的是袒胸窄袖衫,贯头式低胸,胸部露出一般乳房,能充分表现出女子胸部的形体美。这种袒胸的衣衫是唐代女性表现自身美的勇敢精神的体现,表明了秦汉以来儒家礼教中对妇女的桎梏被打破。
    3.半臂是一种短袖或无袖的上衣,可穿与内外,内者衣短,外者衣长,但大多及与腰间,可突出女性身材。
    4.帔帛唐代女子所用的一种披巾,是与上衣相配套的一种装束。一条轻纱罗裁成的宽幅长巾,印染或织绣花纹图案,披绕双肩或背后,两端左右下垂,参差不齐,也可绕于臂上,一副轻柔潇洒风情万种的韵味。
    二、下衣及鞋履
    1.裙唐代女服中的裙最为丰富多彩,绚丽夺目变化万千中又风格协调。隋至初唐时女子多穿长裙,长裙曳地,裙腰及胸,下摆圆弧,裙形瘦窄,妙肖形体。裙上多绣花纹,色彩斑斓。长裙的裁制有用5幅丝帛,也有用6幅,7幅,8幅,甚至12幅的,多幅长裙有单色和多色之分,多色称为间色长裙或裥裙,以朱绿,朱黄,黄白相间。盛唐时还流行花笼裙和百鸟裙。花笼裙是用一种轻软细薄而半透明的丝织品单丝罗制成的一种花裙,上用金银线及各种彩线绣成花鸟形状,罩在它裙之外,为短筒状。中唐至五代,裙的形制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裙拖加长,裙围加宽,而且多制,盛唐时社会对女性以健美丰硕为尚,至中晚唐尤为如此,女性多褶的宽裙自然流行,宽大既能适体,行走时又飘然,显出女性的柔美。
    2.鞋履妇女鞋履鞋头作凤头形。
    (二)女着男装与胡服隋末唐初至盛唐时期,妇女着男装或胡服是封建社会兴盛期服装的一大特点。究其原因,一是社会空气的开放,女性着装的自由大很大,二是受西北少数民族及波斯服装的影响,三是妇女猎奇心理和趋同求异的服装规律的内在作用。及头戴幞头,身着折领窄袖胡服,下穿小口裤,足着软线靴,集汉,胡服饰于一身。胡服中最为妇女喜好的是篱、帷帽、胡帽和靴。武则天时流行帷帽,再后则是胡帽风行。唐代妇女发式主要分为,髻、鬟、鬓三类。髻仿效胡人发式也就成为一种风尚,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回鹘髻。继承传统发髻也是唐代和其他发式争艳的一种手段。
    2.鬟与鬓区别是鬟中空而作环形,是实心的盘挽造型。大多为青年女子所梳,而多以双为时尚。样式也很多,高低大小长短注重变化,表现出青年女子与妇人的争艳心理。其中双鬟下垂者多为女奴婢,双鬟高置者则是贵族女子的身份标志。唐代的长鬓常见于少年男女和童仆,恃女。
    面妆
    1.敷面在面颊上予以化妆,多以粉脂为主,用红粉着颊者叫红妆;还有用铅粉敷面,称白妆;在额头涂黄色月牙状饰面称额黄;另外流行梅花妆,涂斜红、面靥妆。
    2.画眉唐代女子画眉之风较以往更盛行,连儿童都以画眉为时尚,贵族妇女可以不施脂粉,但必定要画眉。
    3.点唇用唇脂涂于嘴上也是唐代妇女化妆的重要的形式。人的嘴唇有大小薄厚之分,点唇则可以掩饰唇的不足,突现出人们公认的唇形。
    4.贴面用一种将薄片状的饰物贴于面部不同部位的化妆形式。有一种叫花子,又叫花细,以金银等材料制成薄片,剪刻出花卉,鸟等纹样,贴在额头,眉心,两颊等。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