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为何要在午时三刻行刑?
-
我国古代非常注意死刑执行的时间,除了重要罪犯或在非常时期应立即处决的,从古代一直到清朝都是定在秋后处决。因为秋季草木凋零,呈现一派肃杀之气,行刑顺应天道肃杀之威。在执行死刑的具体日期上也有一定限制,如大祭祀日、致斋日、朔日、望日、上弦日、断屠日、二十四节气、假日、闰月全月以及雨未霁、天未晴都不能施刑。行刑的具体时辰也有规定,白天行刑必须等到午时,夜间行刑必须等到天明,这是各代的通例。
“午时三刻”行刑并非古代法律的明确规定,而见于戏剧、小说。古代的时刻是两套计时单位,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划为一百刻。午时约合上午十一时至下午十三时之间,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时,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在古人看来,此时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且,中国古代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其鬼魂总是会缠绕作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等与其有关联的人。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这是习惯上在“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报应”和“因果轮回”,认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卦》)。作为法官、监斩官、刽子手个人来说,单靠法律护身还不足以避免杀人获得的报应,还必须靠“午时三刻”的阳气以及其他手段匡正怯邪。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壮族是古代百越各支经长期演化而来,史称(
- 封建社会在什么情况下会大赦天下?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作者是:()
-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
- 材料一:鸦片“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放
- 东汉外戚宦官轮流专权开始于()。
- 西方殖民者在中国境内非法占有的第一块土地
- 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撰写《中国的
-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
- 我国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
-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
- 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
- 殽之战
- 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没有逃避地方,只
- 春联能反映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能反映新中
- 材料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
- 火耗
- 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在上世
- 明代科举制与唐代科举制的最大差别是()
- 元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象征人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