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古代的“比”、“例”指的是什么?
- 比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断狱原则,又是两汉到南北朝时曾通行的一种法律形式。《礼记·王制》郑玄注:“已行故事曰比。”律无专条,取其相近者比拟用之谓之比。秦朝时很多案件的判决以“廷行事”即法庭成例为依据,如《法律答问》:“殴大父母,黥为城旦舂。今殴高大父母,何论?比大父母。”汉初肯定比附之制,汉高祖七年,“诏廷尉所不能决,谨具为奏,傅所当比律令以闻。”在转向比附情况下,“决事比”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法律形式,在法律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取已经判决的案例作为审判的标准。由于以比断狱,司法机构出现了“奸滑巧法,转相比况”,同罪异论,“所欲活,则傅生议;所欲陷,则予死比”。作为独立的法律形式,汉之后比不复存在,有关内容并入其他法律形式。北宋时原有“凡律所不载者,一断于敕”的规定,后来为弥补敕的不足,如遇律、令、格、式所不载,则引具有法律效力的判例断案,使“例”成为一种法律形式,明清采用律例合编的体例,与宋朝的例的广泛运用有密切关系。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毛泽东曾称赞一部书“尽抡四部精要”,并将
- “停滞”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缺少西方那样的
- 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县城建筑的典型代表是(
- 宁汉合流
-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阅读
- 古城南京是国历史一位特殊“
- 材料:希特勒侵犯俄国只是侵犯不列颠诸岛的
- 背水一战的典故来自()。
- 从绘画的主体来区分,()、()()的三维
- 《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 1940年,毛泽东发表的比较完整地阐明了
-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
- 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
- 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
- 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
-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 鲁智深人称“鲁提辖”,提辖是什么官?
- 1940年8---12月,华北八路军发动
- 《颜氏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