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儒家的义利观
- 义利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儒家学者对"义"进行评价时,往往把"利"作为它的对立面,在义利之辨中反映出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利"就是物质利益,"义"是行为原则,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必须以义为前提。孔、孟、苟、董等都主此,体现了儒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道德观念。当然,儒家在强调义的重要性时,过分地抑制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这种倾向曾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政绩观
- 简述环境保护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 新儒学的开山祖师是谁?
- 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朝代是()
- 天下观念形成于西周时期,它的内涵是()。
- “孜然”一语借用的是下列哪个民族的词汇?
- 家谱
- 孔子的弟子中,和自己习性最近的是()?
-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 “礼”就其实质而言,是肯定和维护宗法等级
- 六经也称“六艺”,是经过孔子删定向弟子讲
- 在对中国烹饪的地方差异概括中,描述正确的
- 在封建社会中,以下由政府专卖的商品是()
- 商朝的鼎盛时期是()。
- 文献表明,火药的利用最晚不迟于()代。
- 宋人“内敛”的文化品格使酒文化趋向于“(
- 中国科技的发展有几个高潮时期,它们是()
- 中国实施文化“大一统”的朝代是()。
- 下列有关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是()。
- 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