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述中美建交的主要过程及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 中美两国于1978年12月16日(北京时间)在各自首都同时发表建交公报,宣布两于1979年月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这是中美双方经过共同努力和认真坦率的谈判,在美政府接受中方提出的“断交、废约和撤军”建交三原则,中方在美售台武器问题上也采取灵活作法的情况下达成协议而取得的成果。然而,在对台关系上,美政府在建交公报中承诺“美国人民与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的同时,却在建交初期以“不抛弃老朋友为由,制订违反建交公报原则,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并在1980年向台湾突击出售大量武器,这给中美两随后在台湾问题上的争执留下了隐患。总的来说,中美建交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首先,是中美结束敌对关系的过程(1949—1972年)。朝鲜战争的胜利对中美关系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并对双方于1955年8月1日开始的、长达15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产生了积极作用。尽管大使级会谈取得的唯一成果是双方签署了平民回国的协议,但中美都通过该正式渠道表明了各自的立场,如美方强调不希望孤立中国,准备派高级使节访华等,中方则强调了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等。1970年—1971年,中国利用巴基斯坦、罗马尼亚及邀请美乒乓球队访华等渠道,加强了与美方的沟通。1971年7月9日,美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后来的《上海公报》定了基调。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政府于2月28日签署了《上海公报》。尼克松此次访华有着重要意义:标志着中美20多年的敌对历史的结束,使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并为后来双过关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它同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还有利地推动了我与西国家的关系。其次,是双边关系徘徊的过程(1972年—1978年)尼克松访华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中美关系有了迅速发展。官方关系的突出发展成果是1973年达成在对方首都互设联络处的协议。然而,自福特74年8月上台后,由于美利用中国搞均势外交,美国内政局的纷争及台湾问题等情况,中美关系处于徘徊境地。1977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务卿万斯时提出了中美建交的“三原则”,即“废约、撤军、断交”。此时,双方都更加明确了对方的立场。最后,是双方建立外交关系的阶段(1978—1979年)1978年5月,卡特派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这表明美接受了我提出的建交三原则。7月初,双方代表在北京开始建交谈判。经过半年的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如下协议。第一,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第二,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际,美国政府宣布立即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在职979年4月1日之前从台湾和台湾海峡完全撤出美国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并通知台湾当局终止《共同防御条约》;第三,从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在这些协议的基础上,双方于1978年12月26日晚发表了《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两国正式建交。邓小平随后访问美国。中国与美国建交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有:1,使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冷战期间,美苏的战略对峙由于中国地位的上升而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改变。美苏双方在对国际重大问题上不能再一意孤行,彼此都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来为自身的利益服务;2,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中美建交本身就说明了美对中国地位的重视。一些西方国家也不断加强了对华关系,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格局也由两超级大国主宰世界命运,逐步向多极世界发展;3,大大加强了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中国历来奉行和平、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与大国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无疑极大地增强了国际间爱好和平的力量,这对于全球的稳定及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