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金瓶梅》对中国小说发展的贡献
-
《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创的小说,属于世情小说,它是对小说家小说的发展。它古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发展的里程碑。
一.小说描绘了生活中最平常的人、境、事,使全书渗透着“俗”的色彩。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描写对象从神魔开始走向市人,从而体现出文学向“人”自身的靠近和向文学本位的复归。
二.审美取向的趣味变异。
1.《金瓶梅》把审美触角伸向了人世间丑恶的一面。它以西门庆这个暴发户家庭为中心,写出从官场社会的黑暗到市井社会的糜烂,精确地描绘出一个丑恶的世界。
2.《金瓶梅》是以社会的丑作为作品的题材。作者把对社会中的丑进行挖掘提炼并加以概括而上升为艺术的美作为自己的艺术目标。
三.从类型化人物到性格化人物。《金瓶梅》改变了人物的单一色调,基本上实现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的转变。出现了许多多色调的、立体的“圆形人物”。如潘金莲既狠毒、淫荡,又聪明、美貌等。
四.口语化的市井语言。完全口语化采用市井语言,包括大量的俗语、谚语、歇后语等。人物的语言充满个性化。
《金瓶梅》的语言,多用“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在口语化、俚俗化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尝试。中国古代的小说,从文言到白话是一大转折。《金瓶梅》是文人创作的写俗人俗事的小说,与之相适应的是在语言俚俗上下功夫,用的“只是家常口头语,说来偏妙”。小说又大量吸取了市民中流行的方言、行活、谚语、歇后语,俏皮话等等。有时写得平淡无奇,有时显得汪洋恣肆,《金瓶梅》的语言,是在富有地方色彩的家常口头语上提炼出来的文学语言。它虽然并未淘尽套话,汰除芜杂,时有生僻、粗鄙之病,但总的风貌是俚俗而不失文采,铺张而又能摹神。它不但是刻画人物“面目各异”的形象的有力工具,而且也给整部作品带来了浓郁的俗世情味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金瓶梅》的续书写得最好的是明遗民丁耀亢
- 简述清初的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的特点。
- 既是常州词派领袖,又是阳湖文派盟主的文学
- ()蒲氏家族中唯一中进士的是谁?
- 明初诗坛并称的“吴中四杰”指高启、杨基、
- 复社、几社
- ()《三朝元老》故事主要是对二三其德的谁
- ()“静隐深山无俗虑,幽居仙洞乐天真”是
- ()东土大唐国在何洲?
- ()一丈二尺长短的“芭蕉扇”上有多少缕红
- ()耿十八活过来后为什么从此讨厌他的妻子
- ()金角大王的芭蕉扇子的最大功效是什么?
- ()乌鸡国国王死了三年后为什么容颜不改?
- ()《珠儿》中的珠儿死后投胎到哪里,成了
- ()孙悟空为朱紫国国王配的药丸用东海龙王
- 桐城派的分支“阳湖派”的代表人物是()。
- ()平顶山的金银角大王有几样“宝贝”?
- ()姚安砍掉了绿娥的什么地方,但转眼被姚
- 明代文言小说,见《中国笔记小说大观》、《
- 《水浒传》的叙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