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一些学生中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对解决这一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
应试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教改纲要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
2005年,11名内地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愿录取“书呆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教改纲要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纲要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加速推进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改革重要内容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覆盖全国所有小学和初中。除广西、青海外,其余省份都进行了高中课程改革。
但是,高考传导的升学压力依然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改革以高考为代表的人才评价制度势在必行。纲要提出,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中国有句古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当今社会重视知识程度更甚于古人,家长为使孩子考上大学,从小学开始就要孩子全身心读书。可当这些高分才子从大学走出来时,所作所为却仍然像个孩子,不懂得人情世故,与社会格格不入。
这是因为家长为了孩子取得高分,剥夺了他们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和人际交往的机会。这样,孩子就没办法明白他人心理、了解社会规范、理解人际情境,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化解矛盾、表达情感,也没时间体验悲伤、难过、感恩、孝顺、共同的喜悦等。加之在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自视甚高、偏激、不尊重人。这样的人走出“象牙塔”,会让别人感到幼稚、固执,从而容易遭受嘲弄、排斥。学校需要的是考高分,社会需要的是会做人。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早期社会化时期(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接受社会化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个时期,社会化起来非常困难,常常导致社会适应不良。因此,社会、学校、家庭都应该重视孩子的早期社会化,除了学习,还要引导孩子进行人际交往、情感互动等,使孩子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对于社会化已经不足的人,鼓励其与最亲近、最安全的人进行沟通训练,点评周围人和事,然后逐渐扩大交往范围。同时,还可让他们多观看心理剧或生活剧,练习写心理日记,以便及时发现自己在交往中出现的错误。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有的老师不爱写教案,直接在网上下载教案来
- 老师设计了班徽大家不感兴趣,作为教师怎么
- 某学生家长给王老师口袋里塞了张购物卡,如
- 如果你新接了一个班级,要选择班委会,同学
- 有一个家长说有事要跟学校校长谈,见不到校
- 老师可采用哪些方法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 你上课的过程中有位同学的电话响了,你怎么
- 同学喜欢舞蹈经常会请假去学舞蹈,你怎么看
- 现在的网络通讯技术这么发达,有人说班主任
- 有2个名额的优秀教师评选,你会怎么做?
- 老师对违纪学生进行罚款,你怎么看?
- 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故意刁难,该如何应对?
- 当学生沉湎于电视或网吧时应该怎么办?
- 在你们班里有一个家境贫寒的学生被其他学生
- 有人认为学校是德育教育的重阵地,应以德育
- 如果你明天要面试一个学校的老师,你会做哪
- 上课把学生名字念错了,怎么办?
- 有人说学生教学中要多赞美,也要多批评你怎
-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技术,也有人说教学是一门
- 陈老师是最优秀的老教师,你是最优秀的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