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在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中如何使贷款“三性”原则协调一致?
-
(一)三项原则的关系
从总体上看,这三项原则是统一的,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共同保证银行贷款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其中安全性是关键,贷款的盈利性要以贷款的安全为前提,只有保证贷款的安全,才能获得盈利,而要保证贷款的安全完整,贷款必须获得盈利,因为只有盈利才是银行补偿贷款风险损失的资金来源;流动性是条件,只有保证贷款的按期回收,实现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才能巩固银行信誉,扩大银行存贷款业务,进而才能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效益性是目标,银行之所以要保持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其最终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包括银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二)三项原则的协调
银行贷款的三项基本原则之间的矛盾性加大了银行信贷管理的难度,而它们之间的统一性又为银行协调这些矛盾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协调的准则是在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提高贷款的效益性,这不仅不会影响贷款的效益,反而会使贷款的盈利增加更多,也更持久。
协调贷款的“三性”原则,还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经营环境,有所侧重地加以协调。在经济繁荣时期,银行资金来源充足,贷款需求旺盛,保证贷款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并不十分紧迫,而应侧重于提高贷款的盈利水平;反之,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则应侧重于保持贷款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而提高贷款的效益性则应放在次要位置。在中央银行银根放松时,可以更多的考虑贷款的效益性;反之在中央银行紧缩银根时,则应更多地考虑贷款的流动性。商业银行从自身业务经营状况出发,在短期贷款过多的情况下,要调整原有的贷款结构,侧重于增强贷款的效益性;反之,在长期贷款过多、风险过大的情况下则要更多的考虑贷款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总之,要通过不同的经营环境,不同经营条件下侧重点的不同选择,实现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动态平衡。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票据贴现的概念与性质。
- 简述决定银行贷款用途的因素。
- 改善信贷资产质量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 简述银行非存款性资金与存款性资金的区别。
- 简述银行信贷产品的分销渠道。
- 贷款管理行长负责制的内容有哪些?
- 金融债券有明确的偿还期,到期之前不可以提
- 国家助学贷款不能用于学生的()
- 简述贷款担保的概念、作用和局限性。
- 一次申请,多次使用的贷款叫做()性偿还贷
- 试举例说明银行为什么要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 企业把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品向银行申请的贷款
- 借款企业不能按期归还贷款,银行又不同意展
- 企业被有偿转让时,对其已设立抵押权或其他
- 信贷营销的微观环境包括()
- 商业银行的信用分析主要包括()。
- 要降低贷款管理费用,其基本途径是()。
- 下列属于银行直接向客户提供资金支持的授信
- 贷款分类按贷款的保障条件分类分为()
- 简述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