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张介宾对“阳非有余”是如何论证的?
-
(1)从阴阳的生理状况分析,认为《内经》所说的女子二七、男子二八而天葵至,以及“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说明了“人生全盛之数,惟二八之后,以至四旬之内,前后二十余年,而形体渐衰矣”,形体之衰虽然是阴气亏虚的表现,但张氏进而认为“阴以阳为主”,阴气的生成和衰败都以阳气功能作用为主导。
(2)“形气之辨”:张氏认为,由于阳化气,阴成形,故凡人之所以通体能温,一生之所以有活力及五官、五脏之所以有正常的功能活动,都是阳气的作用。相反,当人一死,便身冷如冰,知觉尽失,形存而气去,此谓阳非有余之故。
(3)“寒热之辨”:从春夏阳热而生化万物,秋冬阴冷而缺乏生意,说明“热无伤而寒可畏”以之论证阳气的重要性。
(4)“水火之辨”:张氏认为,水属阴而火属阳,凡水之所以产生、所以生物、所以化气,均有赖于阳气的作用,故说“生化之权,皆由阳气”,又可见阳气之重要。张氏认为在生命过程中,“难得而易失者为此阳气,既失而难复者亦为此阳气”所以阳非有余。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张元素创立了引经报使说,其中,太阳经病的
- 朱震亨对相火的认识是()。
- 严用和所论的五秘是()
- 关于郁证的病位,丹溪接受李杲脾胃为升降之
- 划分医学流派的原则或标准是什么?
- 学习中医各家学说,主要要掌握()的学术思
- 药物配伍禁忌的“十八反”、“十九畏”最早
- 对产后诸疾,朱氏认为当()
- 王好古所论内伤三阴证,实指()
- 对伤寒论的研究最早应用“方证同条,比类相
- 下列那一法是缪希雍治吐血的方法之一()
- 谢观认为与《黄帝针灸》及《灵枢经》为一派
- 叶桂认为任脉主一身之阴,为阴脉之海,补任
- 首先提出真中、类中说的医家是()
- 试述研究学术流派的意义。
- 逆流挽舟法
- 试述刘河间“六气皆从火化”的主要学术内容
- 唐宗海治吐血之第二法为消瘀,其主方是()
- 王好古指出“阴证”出现身热、面赤等症状时
- 吐血三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