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党的十八大于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会提出一些新观点,这是我党坚持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要体现。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念。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中共十八大将发出哪些声音?中共党章将如何修改?对于类似钓鱼岛、黄岩岛问题会否给出指导性思想?我们拭目以待。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综上所述,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下图书法“天人合一&rdqu
-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总结出“高举旗帜
- 材料:人口的增长应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
- 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从根本
- 我国很多古诗词、名言古语都蕴含着丰富的哲
-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这里的“物质”是指()
- 继“家电下乡”
- 2010年4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
-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
- 材料一: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规律独立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具有客观性
- 2013年7月8日至10日,国务院总理李
- 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规律客观性的有()
- 某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陲,风景秀丽,四季如
- 获得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美
- 某技校以挖掘机专业著称。一些毕业生表示
- 古希腊诡辩论者提出“飞矢不
- 在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一举
- 2011年9月2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