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分析北宋三次兴学运动的共同之处和对教育管理发展的意义?
-
北宋时期,先后掀起了庆历兴学、熙宁兴学、崇宁兴学三次兴学运动,其具体内容分别是:
1、庆历兴学
1)诏令州县兴学
2)改革科举
3)创设太学,整顿国子学。
2、熙宁兴学
1)整顿太学。
2)整顿地方官学
3)增设专门学校
4)明定教学内容
5)改革科举制度。
3、崇宁兴学
1)诏天下兴学贡士,推行三舍选考法。
2)增设画学、道学,复办书学、算学。
3)废止科举,代以学选。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这三次兴学有其共同之处;
1、三次兴学的目的都是为了振兴官学、改革科举、以培养和选拔有真才实学、可以经国济世的人才。
2、注重整顿学校教育和改革科举双管齐下,以克服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不良影响,使学校育才和科举选才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3、在整顿学校教育方面,力图提高学校的地位,教育教学的质量,尤重视太学的改革和建议,以对全国的教育发挥示范作用。
4、在改革科举方面,强调通过科举制使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脱颖而出,既能考出知识水平,又能考出能力高低,既能考出才学,又能考出品德;强调使科学选拔人才和学校育才有机衔接,使其对学校教育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这三次改革运动虽都以失败告终,但确实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和教学管理的完善。如苏湖教法的推广。三舍法的创立和施行。学田制的提供和实施、专门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立、科举考试制度的不断改进等,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当时教育管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高了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而且对于后世的教育管理的发展和成熟都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1928年,国民政府新建的教育部的官员任
- 林肯学校的创办人是()
- 德国近代高等教育及管理
- 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管理发展的主要表现。
- 西欧第一所中世纪大学是威尼斯大学。
- 美国最早的普通学校法是()
- 宗教改革运动在教育管理民族化、近代化中的
-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 英国于1870年正式颁布的哪一项法案是英
-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实行的是
- 汉代私学中,属于蒙学的是()。
- 兰卡斯特—贝尔的导生制出现在()国。
-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各级各类学校管理。
- 终结性评估
- 英国现代学制是在1944年颁布的《()》
- 元代为实行“尊孔崇儒、兴学设教”的文教政
- 下列将中学教育视为“高级国民教育”的国家
- 孟子从其人性论出发,认为教育的作用主要在
- 试析各国近代高等教育及管理的发展特征。
- 《爱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