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简要评析一下杜甫律诗的代表《登高》。
  • 《登高》是杜甫最有名的一首七言律诗,写于他晚年流落夔州之时,是诗人登高有感而作。全诗如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的开首四句,是对登高所见秋景的描绘。这四句诗,一粗一细,一虚一实,通过具体形象写尽了登高所见秋景,为以下悲秋作了准备。诗从颈联开始转入集中抒情,短短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多层可悲的意思。尾联继续写悲秋,而内容更加侧重眼前,最后写诗人连借酒消愁排遣苦闷都不能做到,更是可愁可恨。
    杜甫的这首悲秋诗,不同于文人骚客的无病呻吟,它凝聚着诗人毕生艰难求索而不遇的感喟。给人的感觉并不是一味哀伤,而是蕴含着悲壮的感情,能使人感受到诗人那种博大的胸怀。
    在艺术上,前四句写景,景中含情,后四句即景抒怀。具体说来,诗中将风急、猿啸、鸟飞、木落,与滚滚而来的江水联系起来,使整个境界卷入到急速的流动之中,然后是一声深深的叹息。杜甫用了许多在动作上相互连贯性极强的动词,造成全诗的流动感和整体感,使人读来有一气流转之感。
    此外,全诗在声律句式上也有着极精密的考究。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首联上句第一字仄声换成平声,下句第一字平声换成仄声,一开始便用轻重的变化增加了两个节奏。“猿啸”处本应是二仄声,他为了使“天高”与猿声连着表现一种高扬凌厉的情调,用了一个平声字“猿”,三个平声连续上扬,“啸”仄下沉,两头均有一个急速的起伏,最后一个“哀”字,扬而不返。这首句在通过平仄的精心安排来表现声象上,真是精彩极了。
    此诗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诗薮》中则称“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