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判断题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作品,突出文化信息,引入人生和文化哲理的思考,被冠以“文化散文”的名目,吸引了大批读者,代表作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等。
- 正确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阅读《苦恼》中的一段文字:姚纳沉默一会儿
-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称()
-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
- 翻译:探颐索隐,铯深致远,以定天下吉凶。
- 【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句子中方括号内字
- “自我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观之,果
-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 “吴中四士”指贺知章、张旭、包融和()
- 《石崇与王恺争豪》写了石崇以铁如意击碎珊
- 朱光潜专门讨论文学写作和翻译技巧的论文集
- 谈谈你对《楚辞·渔父》的理解?
- “小散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 《左传》是纪传体史书。
- 张元幹《贺新郎》一词中,将友情别绪、爱国
- 有人认为,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哀而不伤”
- 在古代书信中,“表”是指()的信。
- 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盛时”“为乐
-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
- 苏轼则博采众长,强调“()”,主张表情达
- 《多余的话》是()的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