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材料一: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决不介怀。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摘自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近代)在中国被强行开放的初期,人们视“洋货”为“奇技淫巧”,视“洋人”为“夷人”,看到火车,则“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国若狂”,开山凿石“恐惊耳骇目,群视为不详,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 材料三:六七十年代后,国人对外国人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出现“洋人”“西洋”“洋务”等说法,并且“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的家庭不用一些进口货……假若不用棉织品,至少要用煤油做照明之用,或由欧洲人制造的、迎合中国人嗜好的不胜枚举的某些小东西”。 ——材料二、三均据《文史知识》 材料四:义和团群众确实有一部分是因“洋货”的冲击而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也有一部分是常受外国传教士或其豢养的“二毛子”欺负的老实人。也有很多百姓是轻信对洋人洋物的谣言,诸如洋人“剜目剐心,采生折割”、“剜眼取胎,婴孩同煮”、铁路破坏风水、照相摄人魂魄之类。义和团除了杀洋鬼子和“二毛子”外,还“最恶洋货”,不仅“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甚至“洋灯、洋瓷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于是闲游市中,见有售洋货者,或紧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式,或上有洋字,皆毁物杀人”。 ——《西方物质文明与晚清民初的中国社会》 材料五: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日本一百年的大国之路,的确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总结。 ——《大国崛起》解说词 据材料四,指出义和团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一态度的具体社会原因。
-
态度:盲目排外(反对一切外国事物)。
原因:
①其成员受外国商品的冲击而破产失业;
②其成员常受外国教会势力的欺压;
③其成员听信对于外国事物危害的宣传;
④甲午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栞其成员大多思想闭塞,愚昧无知。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
- 位于成都洛带古镇的广东会馆是广东商人接洽
- 《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
- 材料一: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 世界经济史研究领域出现过许多经济思想,以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
- 据古碑记载:“汉建成二十年
- 材料一:汉代晁错说:“商贾大
- 明中后期,在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
- 下列有关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的说法,正确
- “订烧瓷”系指外
- 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
- 北京是著名的古都,它拥有众多的古代建筑。
- 《新唐书》卷165《权德舆传》记载,“江
- 下列关于租庸调制表述不正确的是()
- 《管子·权修》载:&ld
- 唐代制瓷业已发展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下列
- 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
- 下列现象在纺织业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88件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