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民国史辨析题
  • 1.三大政策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和政治基础。
    错误的。三大政策是1924年1月20日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根本路线以求调动各个阶层各个政党的积极性。而共同纲领和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它比之旧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部分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主张“中国民族自由解放”和“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部分强调民主权利应是所有人共有,不许为少数人专有,成为压迫平民的工具;民生主义不认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强调耕者有其田,反对私有资本操纵国计民生。新三民主义不仅代表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也与中共在民主纲领方面的主要原则一致,所以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共同纲领和政治基础。
    2.济南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军队战略决战的序幕战。
    正确的。1948年8月国民党将军队大规模的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原和西北,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形成战略据点。人民解放军也相应重新部署成立了西北、中原、华东、东北野战军,病成立了陕甘宁晋绥联防、中原、华东、华北、东北五大军区,将主动权掌握,制定方针,先解决山东、东北、华北国民党军集团。于是,1948年9月16日,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对战略要地济南发动攻势,这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大规模的攻坚战。经8昼夜激战,攻克济南。将华北、华东解放区连成一片,标志着国民党以大城市为防御中心得集团作战部署的失败,是战略决战的序幕战。
    3.广州国民政府在政权组织形式上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体制。
    错误的。广东国民政府是1925年6月14日经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决定的设立于广州的国民政府。制定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设置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监察部、惩吏部、省政府、市政委员会等机构。规定:国民政府在国民党的指导和监督下掌管全国政务。下设军事、外交、财政三部,后增设交通、司法二部。三权分立是指立法、行政、司法分离,分属不同的机构,互不干涉,相互监督。根据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立法权属于人民代表机关,行政权属于政府首脑,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而形式上,广州国民政府是一个立法、司法、行政诸权合一的体制,所以没有三权分立。
    4.1941年3月29日,国民政府公布《田赋改征实物办法暂行规则》,开始实行经济统制政策。
    正确的。为了应付持久的抗战,国民党建立展示经济体制,加强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进行经济统制政策。由于管辖的的地区减少,国民政府财政收入锐减。所以国家一方面调整旧税,一方面增加新税。于是颁布了该《规则》,将地方田赋收归中央管理并改征实物。
    5.1948年3月29日到5月1日,国民党为标榜“还政于民”,在南京召开了“制宪国大”。
    错误的。1948年的这次会议是“行宪国民代表大会”而非“制宪国大”。首先明确“制宪”与“行宪”的概念。“制宪”即宪法制定,也称立宪,是指统治阶级依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创制宪法的活动.制宪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统治阶级将自己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并反映到宪法中来的过程.一般说来,制宪指的是新生阶级力量夺取政权上升为统治阶级后创造第一部宪法的活动,此后只要国家政权的性质没有改变,宪法的内容一般也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原则上就不存在重新制定宪法的问题,而只是对原来的宪法进行修改.宪法制定问题主要包括制宪权,制宪机关和制宪程序等部分.所谓“行宪”,就是开始实行所谓民主宪政,并按照宪法规定选举总统,实行总统制。国民政府早于1947年召开“制宪国大”并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以期转为“宪政体制”。而为了在内战期间得到美国的支援,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蒋介石筹备了这次“行宪国大”,但实际上却出现了许多诸如“代填选票”,“武力迫选”“操纵包办”的丑闻,是中国宪政史上的丑剧,显示出国民党政府权力运作无序化,预示着国民政府统治以腐败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