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分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
-
(1)简约与深细相依本诗文字之精炼,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全篇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图景。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九种事物,一字一景,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是主人公眼中之景。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思乡之情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2)静与动、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相映处于动态的“流水”,与处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
(3)景色与情思相融(情景交融)可感的深秋之景,与无形的凄苦之情相通;用有形表现无形,具体生动。“小桥流水人家”,是常见的景色,但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一处,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可谓情景妙合无痕。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唐五代时在西蜀形成的词派是()
- 简析普希金《致凯恩》的艺术特色。
- 柳宗元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 1927年到1937年间鲁迅写了许多杂文
- 结合《麦琪的礼物》第一段说明作者用貌似平
- 简述王蒙《春之声》在艺术上的创造性。
-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长驱
- 《雨巷》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北宋理学的开山大师是()。
- 《前赤壁赋》全文展开的内在线索是()。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是()。
- 阿Q头上有疤,而忌讳“亮”、“光”,这属
- 阅读下列语段段,回答文后问题: 壬戌之
- 按语体来划分,《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 不能通知二父志。“通知”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 应用文和其他文章一样,要有一定的语言基础
- 暮色晦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
-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是()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句末“
- 诗中暗指战乱爆发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