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 中华民族素有向善崇德、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党的十八大报告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公民个人层面做了最新概括,它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 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但是,“老人摔倒扶不扶”却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这一问题折射出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势在必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为什么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发挥先进文化对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凝聚社会共识,可以不断巩固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有利于提高全民族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国家力量。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