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顾恺之艺术理论和实践上的成就。
-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继承发展了卫协精思巧密的艺术风格,把中国绘画的生要手段线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其在艺术上最大的成就在于塑造人物不单纯满足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而是提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高新要求:传神写照,并加以实践。在他看来,只要抓住眼神的刻画、四肢形体的准确与否对‘传神’并无紧要,同时还注意如外貌、生理特征、人物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组合关系等对表现人物性格和神情的特征,‘形具而神生’传神必须先写形,写形是手段,传神是目的。
在绘画过程中,艺术家(审美主体)必须通过客体的外在形体的描写而把握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做到‘神仪在心’才能塑造出高于外在形体美的内在精神美的神象,才能达到传神的目的。(‘迁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像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对对象之中,掌握对象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牲以及与外形的关系,取得世态感受。
‘妙得’:为迁想的结果,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与主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他还认为具有生命力和思想感情,处于变化运动中的对象为画家在形神的掌握上增加了难度,同时也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的余地,因而易使画家‘迁想妙得‘,此理论是对包括了人物、山水、动物在内的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概括,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审美原则,也是指导其自身艺术实践的准则。《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山水,书写
- 清初在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中抒发家国之痛的是
- 文人士大夫的()在北宋中后期形成独特体系
- 吴带当风
- 霍去病墓的主题雕塑是()。
- 清初,江西画家()开创了江西派。
- 透视学、()和()是造型艺术的三大基础理
-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主要有哪些特点?
- 元代山水画《渔庄秋霁图》的作者是()
- 元代山水画《太白山图》的作者是()
- 龙门石窟的所在地是()
- 中国古代三大石窟是()、()和河南洛阳的
- “传神写照”的美学命题是由()提出来的。
- 怎样认识彩陶的艺术成就?
- 在苏州著名的园林有()
- 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 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
- 古代最早享有盛誉的画家是三国时东吴的()
- 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的清秀绘画
- 我国近代最早建立图画手工科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