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法国“六人团”(LesSix)及“三人团”的艺术成就?
  • 1、“六人团”的由来在1917年以后的法国,有六位青年音乐家经常以“新青年”的名义在一起举行音乐会,他们希望法国的音乐走一条明快、活泼、简朴的新路。1920年法国音乐评论家亨利·科莱写了一篇题为《俄国的“五人团”与法国的“六人团”》的文章,其中“六人团”的提法引起了人们的共识,并由此流传开来,这六人是奥里克、迪雷、奥涅格、米约、普朗克和泰莱菲雷。这就是“六人团”的由来,不过他们作为一个团体的时间不长,由于志向和美学趣味上的差异,不到三年就分道扬镳了。
    2、“三人团”的由来“三人团”是在“六人团”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几年后,“六人团”的六人发展各不相同:迪雷不久就放弃了音乐,回到农村;泰莱菲蕾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作品再出现了;奥里克的兴趣转向了电影创作。最后,留下米约、奥涅格和普朗克三人,他们成为20世纪法国音乐界的代表人物,史学中又把他们称为法国“三人团”。
    3、“六人团”人物简述
    (1)奥涅格(ArthurHonegger,1892-1955),瑞士作曲家,1920年成为“六人团”成员。他的音乐生活一直没有割断与德国音乐的联系,曾提出以巴赫为伟大榜样;他经常采用巴赫式的复调音乐进行创作,带有德国音乐特点,同时从格里高利圣咏、爵士乐、十二音体系等多种音乐风格中吸取养料,音乐始终有调性,雄浑、热情,充满动力感;正因如此,他被视为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管弦乐曲《太平洋231》,清唱剧《火刑堆上的贞德》、《大卫王》,《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很有新意)、《第五交响曲》等。
    (2)米约(DariusMilhaud,1892-1974),法国作曲家、钢琴家,1920年成为“六人团”成员。他的音乐风格具有多样性,总体上倾向于抒情风格;旋律常采用类似流行音乐的简单纯朴的音调;节奏一般很规整,常常带有强烈的切分音,与南美民间音乐有关;和声具有多重叠性;多调性是他的音乐最显著特点之一。代表作品:管弦乐《屋顶上的公牛》、《巴西的乡愁》,舞剧《世界的创造》等。
    (3)普朗克(F.Poulenc,1899-1963),法国作曲家、钢琴家,1920年成为“六人团”成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音乐风格兼收并蓄,但仍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特征,主要以调性音乐为主,旋律性强,穿插了20世纪和声的不协和因素,音乐中含有优美、诙谐和惆怅的情感表达。代表作品:舞剧《母鹿》,《小提琴奏鸣曲》等。
    (4)迪雷(L.Durey,1888-1979),法国作曲家,1920年成为“六人团”成员。早期音乐含有新古典主义音乐因素,1945年后按照共产主义艺术观念进行创作。代表作品:木管曲《困扰》(1920),清唱剧《长征》(采用毛泽东诗词)等。
    (5)泰莱菲雷(G.Taillferre,1892-1983),法国作曲家,1920年成为“六人团”成员。作品具有明显的新古典主义风格。代表作品:两架钢琴的《户外游戏》,《第一钢琴协奏曲》,《竖琴小协奏曲》,《小提琴奏鸣曲》等。
    (6)乔治·奥里克(G.Auric,1899-1983),法国作曲家,1920年成为“六人团”成员。热衷于电影音乐,作有电影音乐《给我们自由》、《凯撒与克莱奥帕特拉》,另有舞剧《水兵》、《加马舍的婚礼》等作品。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